一场秋雨一场寒。“十一”过后,由热转凉的换季天气让很多人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而这正是秋季感冒的典型表现。那么感冒了,如何尽早摆脱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家庭的常备药箱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冒药,一般家庭多使用一些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可是有时候感冒吃了药不见好反而症状加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还要从对症用药说起,中医对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中成药治疗感冒自然也分别针对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区分感冒的类型盲目吃药,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疗感冒,可能还会加重感冒症状,延长感冒病程。
风寒感冒指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风寒感冒者往往怕寒怕风,咳嗽多痰,鼻塞流清鼻涕,全身酸痛,其主要特征是怕冷畏风。风热感冒则是由风热犯表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多黄色鼻涕,舌边泛红,易口渴喜冷凉饮品。针对风寒感冒,应选用首要功能为疏风散寒的药物,而针对风热感冒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在感冒早期,患者还可以自行选一些小药材,加速感冒病程变换,快速有效治愈感冒。
风寒感冒:感冒前期可以用香菜、葱白或生姜煮水喝,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我们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少食辛辣,适当运动,都可以提高防御感冒等疾病的能力。同时,在感冒盛行的季节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流通或是流行性感冒频发的地区,最大程度降低感冒风险,保护自己。
另外,很多人认为轻微感冒不用吃药,扛扛就过去了,这种想法并不值得提倡。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抵抗力不同,同样面对感冒,身体强壮者也许稍加注意,感冒病程就能很快结束,身体痊愈快,而一些人抵抗力不强,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不及早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引起其他疾病。所以,一旦感冒要体会症状分清类型,小孩子和体弱的老年人,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治疗,尤其在这个季节,感冒还存在“秋燥”和“脾胃伏热”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妨及早就医。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