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物候是二十四节气的先河
2020年03月18日 16时56分   上观新闻

什么是节气?节气是指古代中国农历年用来指导一年农事的二十四时节和气候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一年二十四整分,大约每隔十五天就有一个节气出现,比如立春、惊蛰、芒种、夏至、小暑,等等。二十四节气是对季节性的气候变化的表述。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它是我们远古的先民,观天察地,根据星月的变化、植物的枯荣,总结出来的一套时间体系。先民按照这个时间点上出现的一些天文、物候、气象、农事现象变化,将一个太阳周年结合农时周期,进行了二十四段的划分,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是远古的先民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观念,这个观念包含着中国智慧。

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四节气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形成二十四节气这样固定的模式,是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的。在节气没有形成前,古人生产生活靠的是物候。当代综合研究表明,物候的出现要早于节气,它是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先河,也是我国远古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状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雏形。什么叫物候?就是自然界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你们唱过儿歌《小燕子》吗?小燕子来了,春花开了,这就是物候。秋天到了,庄稼成熟了,芦苇开花,大雁南飞,这也是物候。飞禽走兽迁徙,或者是有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动植物的生殖方面的变化等,我们都称之为物候。它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物候,既包括植物的,也包括动物的;另一类是自然现象,如东风解冻、虹始见、水始涸、地始冻等。当然,由于某个年份气候的突变或观察错误,可能会发生有些物候的发生及描述不那么准确,甚至不符合科学事实。但是在很长时间内,物候曾经是我们古人一个主要的历法样式。

古书中记载: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北魏《正光历》将“七十二候”正式载入历书。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的划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那表示,我们自己生成了地球上的时间安排认知。全球许多国家都有一年四季的划分,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还有七十二物候,那是中国独有的。现在我们用的是罗马历法,但农业生产还是按照农历、按照二十四节气在走,直到今天还是这样。传统认为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是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认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