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鎏金绣球传情达意
2020年01月19日 10时4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虎失驰射殿西偏,一箭穿球不再弯。飞骑新图天上本,龙眠偷得到人间。”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题汪季路所藏李伯时飞骑斫鬃射杨枝及绣球图》诗,描写北宋名士李公麟飞马疾射杨树枝与绣球的情形。绣球,指的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吉祥物,它一般由彩绣做成,圆滚滚的煞是好看。

早在距今两千余年的左江花山岩画上,便绘制有古代少数民族在打猎时,掷飞砣击伤猎物的情形。后来,人们模仿飞砣的造型,制成绣球,用于在娱乐活动中的抛掷和玩耍。大约在唐宋时,抛绣球便已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男女表达倾慕之心的重要方式。宋代文人朱辅所编撰《溪蛮丛笑》便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南宋文人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对这一风俗的记述更表明了飞砣(即绣球)的作用——“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在元杂剧中,常常出现《滚绣球》曲目。可见,最迟到元代时,抛绣球、滚绣球已经传入中原地区,并为时人所熟知。成书于明代的小说《西游记》,有多处写到抛绣球招亲场景,可见此风俗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明清时期,绣球更是和狮子“合体”,组成狮子滚绣球图案,寓意好事将近。经过两千余年的演变,绣球也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成为宋元时期的传情之物,之后更是成为明清之际的祥瑞象征。

笔者收藏有一件清代绣球摆件,它的材质是黄铜,其上鎏金,并在绣球之上透雕了多种仙草瑞兽。只见祥云缭绕,蝙蝠降临,灵芝探头,仙草丛生,瑞兽云集,珍禽遍地……一幅宁静祥和的祥瑞图景,弥漫着吉祥喜庆的和谐氛围。这件绣球摆件还暗含了狮子滚绣球的美好寓意,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