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身世符号 天地变姓不变
2019年07月25日 10时56分   山西新闻网

族中的家谱难觅,让家族的历史不再有可征可信的文献证明,祖先来于何处、繁衍几代、从事何业、流散何方,都成为语焉不详的几个故事,也让如今北京的山西移民后裔在寻根问祖时疑窦重重。

好在姓氏不变。

上古时候,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也就是说,姓用来区别血缘,而氏用以辨别贵贱,“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秦汉时期,姓氏合流,一直到今天,某姓等同于某氏。并且,依照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姓氏是祖先的赐予,千载万年不变,改姓换名,被视为对祖先的大不敬,除了犯下不赦之罪被宗族除名的人,或者自觉有辱门风甘愿被放逐的人,没人会舍弃自己的姓氏,即使创下莫大功业被皇帝赐姓,日后再立新功,恢复旧姓也是难得的恩遇。于是,这便给我们追溯移民历史提供了相对确定的线索。

中国传统的农村,多数会采用聚族而居的形式,且多有用姓氏命名村庄的习惯。加之姓氏的传承有相当的固定性,在移民的迁出地和目的地,如果姓氏和地名能够对应得上,那么基本上可以说明,这两个村落的同姓人,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

不过,中国姓氏几千年发展下来,遍布于全国,尤其是张王李赵等大姓,更是无县无乡没有,这些大姓的移民后裔,考证其源流来自然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若无相对确切的迁出地,以姓氏分布之广,寻找起先祖来,也难免认错。所以,我们本次着重寻找的姓氏,大多也集中在那些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村庄中不太普通的姓氏,通过本省的方志史料相印证,希望尽可能为他们今后的寻根问祖提供些线索。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潞城营村、采育镇的屯留营村祖辈都为申姓的聚集地。

申姓,源自姜姓,商朝伯夷的后代居住在山陕一代。周宣王时,一支受封于河南,建立申国,后代遂以国为姓。留在原地的,称为西申。据说,南方上海一代也有炎帝后人建立的申国,也为申姓。山西的申姓,自然源自西申。另外,传说中,元末有皇族曰璟,受封为潞王,在易代之际为避祸,在“曰”上加一笔,改为“申”姓,并定居于上党一代。

长治市潞城市翟店镇有东、西天贡村,被看作是申姓的发祥地,方圆数省的申姓者都来此寻根。但奇怪的是,两村申姓家谱不同,且祠堂分立,也许并非一个祖先传承下来。潞城营的申姓缘于炎黄苗裔还是蒙元皇族后代,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说,曰璟在改姓之时,将一口铁锅敲碎成18块,分给自己的18个儿子,如果潞城营和屯留营村的申姓人家,也有“铁锅申”、“打锅申”之类的传说,那么很大可能就为曰璟后人。

另外,潞城市申庄乡、店上镇、合室乡都有申庄村。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潞城营村另一个大姓为连姓。

连姓来源复杂,如春秋时齐国大夫连称,在政变中被杀,子孙以其名为姓;春秋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之官,子孙以官职为姓;春秋时伍子胥被封在连邑,人称连公,子孙遂以封邑为姓;彭祖的幼弟名季连,后裔也以名为姓;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有连氏、定连氏、太连氏,孝文帝改汉姓,他们都改称连氏。虽然来源不一,但如今连氏的郡望主要是上党郡,依然在晋东南。

襄垣是上党连氏的起源之地,县城阳泽河村又是襄垣连氏的起源之地。研究者认为,上党十数县的连姓族人都是从此迁出去的。襄垣县南峰沟村据传有元代至今几百年的族谱。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明初移民至此16姓18户,目前已知的有14姓16户,其中有豆姓。

豆姓并非常见姓,但来源甚多:赵姓始祖、周穆王御马师造父的师傅泰豆氏;春秋时楚国王族俞豆氏;唐朝云南某酋长豆圭以及北魏王朝管农业的小官吏“布小豆”等等,郡望有四,在山西为代郡。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山西只有豆姓579人。

在沁水县嘉峰镇,有豆庄村,包含豆庄、豆山和石柱三个自然村,与豆姓似有渊源。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解州营村,郭姓是其大姓。

在中国,郭姓也是大姓,排第十八,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多。其来源主要为夏朝的古郭国,春秋时所分封的虢国(西、南、东、北虢相继沿袭),周武王的叔叔虢叔之孙封于太原阳曲,称郭公。郭公之后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其余的郭姓,都来自少数民族的改姓,如满族郭珲氏就改为郭姓。

运城市解州在解放前一直是县级区划,1958年并入运城县,今为盐湖区下辖镇。镇下辖一个郭家村,据说建村已有600余年,村民大多姓郭,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因此村名郭家村。北京大兴区解州营的郭姓,很大可能就源出于此。

另外,今运城市垣曲县有解峪乡,下辖也有郭家村,也有郭姓人,似乎还可以当作一条线索。

北京市大兴区解州营村郭姓字辈排行为“从、守、文、永、兴、福、景、殿、健”。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大同营村有姚姓人,自称是先祖从山西运城迁来。

姚姓是我国当代第六十四大姓,始祖是舜帝,因舜帝出生在姚墟,所以子孙以姚为姓。另外,商王朝子姓被封在今河南、山东一带的姚国,后世子孙就以国为姓。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改姓。

运城市盐湖区如今能查出关于“姚”的地名,有姚孟(传说是“尧梦”的谐音),有西姚乡及西姚村。

同时,元末明初时,并无运城之名,大略一般都称为河东。明朝有河东县,隶蒲州府。蒲州,即今天的永济,以舜帝古都知名。大同营村姚姓村民指称的“运城”,其实也有可能是永济。今天永济城西街道办事处西姚温村、东姚温村,栲栳镇有姚村,张营镇有小姚村,都是寻根的线索。

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白庙村,有贾、柴、白为大姓。贾、柴都为临汾著姓,所以有可能是从临汾迁来。

尤其是柴姓。柴姓源出孔子的学生高柴,他孙子就以他名字为姓。还有一些源自少数民族的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西、河南为多。

柴姓的郡望为平阳,平阳即临汾古称。在整个临汾地区,“柴村”的名字非常多,分布在尧都区、襄汾县、曲沃县、洪洞县等地,如果稍微放宽限制,将柴村沟、南柴村、东柴村、柴村堡以及前柴家村、后柴家村都算上,那更难以计数。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霍州营有高姓,为本村三大姓之一。

高姓现在也是中国大姓,得姓是因为姜太公8世孙、齐文公姜赤的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后世就以高为姓。另外,十六国时期后燕国王慕容云自称是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赐许多功臣贵族姓高,也成为高姓一大来源。其余少数民族改姓不再赘述。

在霍州市,有个村子叫高王庄。高王庄古称高家庄,村中居民都为高姓,后来迁入王姓,才改名为高王庄。

村落档案

伍各庄

据传说,明初,山西省后禹州白马庄人迁移至此建村,当时共有李、崔、佟、刘姓村民五户,故取村名伍家庄,后改称伍各庄。

西里河

金、元时期,浑河(永定河)流经此处,后主流南移,故道积水,形成“里河”。明初由山西移民在此建村,因地处浑河故道西侧,故称西里河。

四各庄

明初,有四户王姓村民从山西迁此定居,村名四哥庄,后谐音为四各庄。

杨堤

该村位于采育东南3.5公里,明朝初年由山西移民至此而建村。当时因杨姓为村中大户,且村址坐落在凤河北岸临堤,故取名杨堤。

请看下文

凭借姓氏,也许能给山西移民后裔提供一些追溯历史的线索,但那毕竟是六百年前的事了。事实上,如今,北京移民村落和山西老家间,并非没有新故事。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