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代州乡贤名宦漫谈
2018年08月26日 11时4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马春生

在代县城代州文庙内、大成门外两侧,有东西厢房各3间。东厢房为名宦祠,西厢房为乡贤祠,两祠分别供奉代州历代的名宦和乡贤。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及其先哲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化的场所。在这里,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四配”、“十二哲”,东西两庑供奉的历代先儒,以及大成门外名宦祠和乡贤祠供奉的名宦和乡贤,形成了一个社会仰慕、尊崇、效法的榜样体系。

乡贤祠为古代供奉对儒学和乡里作出重大贡献的乡绅之场所。乡贤,指的是古代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道德模范人物或者杰出贡献人物。乡贤的作用,主要是道德品质的榜样作用,学识文化的示范作用,社会矛盾化解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等。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代州自古重学,历史上就有乡贤和名宦文化的基础。乡贤和名宦的推荐和评选数量也是动态的。明万历版《代州志》记载,启圣祠祀名宦34人、乡贤27人。很显然,封建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名宦的数量远远多于乡贤。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乡贤的示范、教化作用。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记载,从汉代至清代,代州列入乡贤者共63人:即赵国李左车,东汉王霸、周党、殷谟、荀恁,北汉范隆,后魏李栗、张黎、李熙、王道雅、阎弼,南齐解叔谦,唐代茹汝升、马三宝、解琬、茹义忠,五代郭宗韬、史建瑭、史俨、李承嗣、扈彦珂、李嗣本、史敬思、张敬达、史匡翰,宋代何行宣、周续之、代渊,金禹显、刘復、倪民望、许蜕,元代司良辅、元好问,明代弋谦、赵文博、孙玺、崔震、杨恂、刘绎、阿其麟、仲宇、赵清、孙绍先、王钥、王梦弼、谢玺、马骥、王大顺、孙凤、陈皋谟、张定、冯明期、孙传庭、张令闻、张令名、费穆,清代郎廷劻、冯亨期、冯如京、冯右京、冯钟宿、冯士龙。这些历史上的乡贤无论是在思想品德、个人学识还是家庭风范、社会贡献等方面,都为民众树立了榜样,堪称楷模。

以孙凤为例:孙凤(1446——1513),字应时,一身兼军人、农民和商人等多种身份。孙凤自幼丧母,继母并不喜欢他,但他毫不介意,依然按照对待母亲的礼仪服侍继母,以孝道闻名乡里。

孙凤为人宽厚。他家在代州城外堆集的禾穗经常被盗。一天夜晚,孙凤通过跟踪抓住了盗贼,发现还是一个熟人。他向对方讲明偷盗的危害,给他指点谋生的出路和办法,还让对方把所偷盗的一部分禾穗背走,表示不再追究。孙凤回家后,也没有向家人说出盗贼的姓名。盗贼知道后十分惭愧和感动,后终改邪归正。

孙凤是代州历史上的“水利专家”和“水稻之父”。他曾经在代州城东的聂营一带开发农田,发现崖下有泉,水源涌出。于是,他雇佣乡人疏浚源泉,开凿渠道,因势利导,将泉水引入,开垦稻田数万亩,使水稻在代州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一个飞跃和提高,周边的村民都得到实惠。聂营一带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其发现并疏浚的泉源称为孙凤泉。孙凤晚年在代州城西(广武古城遗址)一带购置了土地,建起住所,开垦农田。他挖渠引水浇灌农田的同时,还利用水的势能安装了水磨,为周边村民磨面提供方便,只收取极少的费用作为维护水磨的成本。现在阳明堡镇的孙家磨村即由此得名,阳明堡一带的水磨始于孙凤。为纪念他这一利民创举,老百姓把孙凤的住所名为“孙家磨”,孙凤因此也成为代县有历史记载的“水磨之父”。孙凤去世后,“崇祀乡贤,东南诸乡为其建祠,称曰‘分水相公’”。明万历版《代州志》和清乾隆、光绪版《代州志》对其都有专门记载。

名宦祠为古代供奉对本地有突出贡献官员的场所。名宦即政绩卓著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优秀公务员。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记载,列入代州名宦祠的名宦有44人:即西汉萧由,东汉杜茂、郭凉,魏牵招、傅容,后魏祖慎,隋代王颁、李景、陈孝意,唐代李靖、薛仁贵、张公瑾、张俭、贾循、杜希望、王忠翤、李大恩,五代王建立,宋代杨业、张齐贤、柳开、刘文质、刘永年、史抗、李翼,金郭企忠、仆散忠义、张大节、完颜衷、完颜伯嘉、奥敦丑和尚,明代曹鼐、王镐、牛大任、郝槃、许铭、周遇吉、陆仲亨、周安、张惟诚、黄思道,清代许可用、谢王宠、杨宏志。这些官员都为镇守雁门关、发展当地经济、治理代州作出过重要贡献。

以牵招为例: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魏文帝时,牵招拜右中郎将,出任雁门郡太守,其治所就在古广武城。历史上,牵招是一位集军事、行政为一身的精英式地方首长。他任职雁门郡守12年,恪尽职守,既指挥军民抵御外侵,又整顿社会治安;既垦荒屯粮发展经济,又“拣选有才者诣太学受业”,最有影响力的政绩是修建了古代水利工程——雁门渠。清光绪版《代州志》载:“郡所治广武,井水咸苦,民皆擔辇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準望地势,因山陵之宜,源开渠,注水成内,民赖其益。”当时,广武城人口众多,由于人多井少加之井水又苦又咸,居民得往返七里去汲水,百姓叫苦不迭。为了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牵招经考察,发现雁门山南麓的泉水能够引到广武城内。于是他亲自勘测,组织军民开凿水渠,引泉入城,最终解决了城内饮水问题。“招在郡十二年,威风远振,其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建设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围绕乡贤德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乡村治理理念,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州乡贤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美德,是扎根于雁门关的母土文化。今天,对传统乡贤文化进行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积极探索和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开展树贤、学贤、用贤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贯彻,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本土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