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繁峙县晋剧团小史
2018年08月26日 11时3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栗乃瑶

繁峙县晋剧团从1948年县政府委派县文化馆管理领导任玉保来剧团时算起,至1964年宣告解散止,基本上经历了三起三落。

1948年,县政府委派县文化馆任玉保为班主具体负责管理晋剧班。这个剧团的主要演职员有:辫辫黑(涞源人)、侉二黑(任玉保,涞源人)、六岁红(阳高人)、喜梅(青衣,大同人)、金刚钻(小旦,涞源人)、朝天小儿(吕秀英,小旦,大同人)、吕福元(小生,大同人)、程子兴(老旦,涞源人)、虎头黑(任礼,盂县人)、十七生(杜占元,大同人)、二大咀(李有田,丑,涞源人)、边维海(小生,涞源人)、三女红(二套红,涞源人)、侯玉娃(拉大胡,繁峙人)、魏连仲(弹三弦,盂县人)。这是个自负盈亏性质的剧团,团长是任玉保。到了1952年,剧团河北籍人增多,不便领导,后县里解除了与剧团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繁峙县晋剧团经历的第一个起落。

1953年从五台县过来一个晋剧班,班主是五台人张勾、王才。他们来繁峙后,由县政府委托县文化馆管理,常年在繁峙活动。雪闭山门,不能演出时,也就住在繁峙。

1954年,全国每县成立一个专业剧团,县里正式收编了张勾、王才剧团,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全团40余人,团长刘香贵,副团长李得胜,主要演职员有:小红红(胡生,五台人)、家花儿旦(刘月仙,艺名:夜明珠,小旦,介休人)、小二(刘香贵,生,浑源人)、二大咀(李有田,丑,涞源人)、马礼(二套红,原平支干人)、冀凤先(青衣,原平支干人)、活吕布(李得胜,胡生,河北逐鹿人)、李振兴(丑,盂县人)、贾海(二花脸,涞源人)、程子兴(老旦,涞源人)、刘金保(拉大胡,繁峙城关人)、刘二丑(司鼓,繁峙柏家庄人)。

这个团1954年冬参加了忻县区调演,剧目《下河东》,获二等奖。

1956年,县政府委派国家正式干部张进明任团长,又从太原邀请来一批青年演员,全团发展到80余人。是年冬,由于新、老演员矛盾,县里决定进行调整,以原来旧有人员为主,只留青年演员七、八人,其余青年演员都回了太原。全剧团演职员余50多人,主要演职员基本如旧,只是司鼓为聂四娃(繁峙果园人),拉大胡为李肉肉(繁峙沿口人)。

1957年,剧团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张进明调出,张正刚调入任团长,副团长为李得胜、刘香贵。是年冬,李得胜离开这个剧团,又调来范玉莲(胡生,太原人)。1958年,拉大胡换为郑北达(繁峙山会人)。

1959年2月,繁峙、代县合并,两县晋剧团亦随之合并,成为繁峙县晋剧团,调整后,人员70余人,张正刚任剧团指导员兼书记,韩昆任团长,戴林香任副团长。原繁峙团人员基本未动;原代县团人员留下的主要有:刘贵婵(青衣,忻州人)、安梅梅(青衣,代县人)、卷心旦(刘妙柱,代县人)、杨三虎(二套红,繁峙杏园人)、戴林香(胡生,代县人),又增添司鼓韩丙升,拉大胡侯栓柱。

1961年3月,繁、代分县,剧团亦随之进行了大调整。繁峙县晋剧团的第二次大的起落遂告结束。

繁、代分县后,繁峙县晋剧团亦进行了调整。指导员兼团长为张正刚,副团长为刘香贵、李振兴。主要演职员除了1959年前原繁峙县晋剧团的人基本未动外,又新增乔子林(胡生,阳曲人)、刘贵香(青衣,阳曲人)、喜梅、薛洪文(丑,大同人)、吕秀英(青衣,太原人)、杜子兰(青衣,张家口人)、石桂珍(胡生,太原人)、齐菊珍(小旦,大同人)、刘春齐(二花脸,武生,河北饶阳人)、刘清涛(演猴戏,集宁人)、李中孝(二花脸,集宁人)、聂金小(司鼓,繁峙果园人)。

1964年12月,因一县只准保留一个专业剧团,繁峙秧歌为小剧种,遂保留繁峙县东风秧歌剧团,繁峙县晋剧团宣告解散。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