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小土豆大文章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年09月08日 11时20分   山西日报

岚州的夏日,一场以花为契机的变革正在上演。当地通过深度整合农业资源、文化底蕴与旅游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范式。

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局限。当地将普通的马铃薯种植提升为具有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综合体验,使农田成为吸引游客的景观,农业生产过程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旅游项目。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更显著提升了农业附加值,让农民在产业链延伸中获得更多收益。

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入尤为值得称道。当地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民间传说、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有机融入旅游体验中,使游客不仅能欣赏自然风光,更能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文化赋能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辨识度,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创新运营模式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又注入了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运营经验。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激活了闲置资源,提升了服务质量,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村民通过参与旅游业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村集体通过产业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游客则获得了独特的旅行体验,而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成效,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种发展路径展示了乡村价值重塑的多种可能性。乡村不再仅仅是农产品生产基地,而是成为了承载文化记忆、提供生态服务、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空间。这种价值重估和功能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持续的发展动力。

这片土地上的实践,正如那漫山遍野的土豆花,看似平凡却孕育着无限可能。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找准方向、创新思路,每个地方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秦嘉良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