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旅游频道>>旅游>>正文
当一座博物馆成为古城旅游新地标
2022年08月15日 17时04分  

□ 邰子君 文/摄

打卡“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开启奇妙的穿越京杭大运河之旅;穿行于“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商铺间感受不同运河城市古时的繁华;品尝博物馆内食芳餐厅根据不同时令最新推出的运河美食……自去年6月16日开馆以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持续推出高质量展览,丰富观众游览体验,已然成为游客必到、市民常来的好去处。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中运博在实际只有8个月的开馆时间内,已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正值暑期,每天1.5万张预约门票,经常在周末实现“秒空”,中运博成为古城扬州旅游新地标。

千年运河 见微知著

中运博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外形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远远望去,宛如一艘大船正扬帆启航,驶入古运河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运博设计者张锦秋认为, 中运博应具有鲜明的标识性和象征性,应成为中国大运河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象征。她介绍,中运博建在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扬州,力求与扬州城市文化特色相协调,反映现代大运河及扬州的时代风貌,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

步入中运博,“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将运河的发展变迁、运河的水工智慧及运河建设管理中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治理等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则生动呈现了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以及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精心设计提炼了运河非遗文化元素,突出非遗的过程性展示和参与互动,全方位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全馆14个各具特色的展示空间,让观众沉浸在运河文化当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介绍,中运博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整体概念表达,以此来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暑期正在展出的“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运河城市系列特展就呈现出了古时洛阳因“运”而盛的繁华。接下来,中运博还会举办其他运河城市的特展,反映这些运河城市不同阶段的风貌。

中运博同时也是了解世界运河城市的一个窗口。威尼斯的狂欢节面具、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楼景观、泰国的吉祥雕花……在中运博“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厅内,世界各地运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元素被“搬”进馆内。“我们也正在积极和不同的国际运河城市沟通交流,衍生出更多的交流互动项目,在展览、人才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形成更广阔的运河‘朋友圈’。”郑晶说。

提升体验 寓教于游

在讲好运河故事的同时,中运博还非常重视提升观众的游览体验。7月21日,扬州市民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中运博专门体验“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项目。据介绍,该项目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风格,并以“密室逃脱”的形式,让观众体验到探索大运河的乐趣。“这个项目通过引人入胜的剧情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在破解机关的过程中,还穿插了明代运河管理机构、大运河上输送的产品等知识点,绝对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陈先生说。

郑晶介绍,“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项目自推出以来便是中运博最热门的打卡项目之一,每天8场、每场30个名额往往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她说:“当下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青少年馆校教育等浪潮的影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要向多元融合和外向拓展等方向发展。而以往展览实践证明,游戏型教育模式已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因此,互动游戏设计与教育内容开发也成为‘青少年互动体验展’的重中之重。”

科技赋能同样是中运博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的一大亮点。如“河之恋”数字化专题展厅中,通过激光工程投影机打造的360度超高分辨率画面呈现出“水、运、诗、画”4个篇章的影像画面,让游客在无隔断的环形布局中,感受超大的沉浸式空间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运河上的舟楫”展厅内,则1:1.4还原了康熙年间的豪华客船“沙飞船”,船舱外侧是画面高度约9米、周长约62米的360°环幕,19台激光投影机为游客还原古时大运河的繁荣景象。

与此同时,与苏州博物馆携手携程推出“双城记”研学活动,带领游客感受扬州运河底蕴和苏州吴风雅韵;百年老字号冶春餐饮入驻中运博,游客在馆内的食芳餐厅即可品味运河味道和非遗美食;文创产品“运河之韵文创桌游——探寻中国大运河”以立体式地图探宝的桌游形式,展现运河沿岸的地标性建筑和风土人情……从现场体验的产品,到可以带回家的文创,中运博正不断满足着游客的多元需求。

文旅融合 成效凸显

从扬州东高铁站乘坐出租车到中运博只需20分钟,路上,出租车司机曹卫红介绍,自从中运博去年开馆之后,他在扬州东高铁站接的近一半乘客目的地都是中运博。“我自己也是在这些乘客的感染下带孩子去中运博的,去了之后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能有这样的一座博物馆,我们扬州人也很骄傲。”曹卫红感慨。

据介绍,今年6月以来,中运博根据游客反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先后两次上调了单日接待量,由最初的每天1万人次调整至1.5万人次。但即便如此,每到周末依然一票难求。去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征集,中运博位列首位。

在郑晶看来,中运博如此受游客青睐,不仅因为它是一座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更因为它是一座以旅游目的地为导向性的博物馆。“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博物馆均在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也贯彻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及要求。”

“一座好的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客厅,也是旅游目的地,能为一座城市的文旅融合引流。”郑晶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不仅是展览空间,还是文化空间、旅游空间、休闲空间以及购物空间。中运博致力于打造综合文化休闲空间,为来自各地的观众提供集展览、学习、活动、剧场、文创、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她表示,接下来,中运博一方面将持续推出高质量的展览和社教活动,酝酿非遗展演季等活动,保持博物馆热度,提高市民、游客的“回头率”。另一方面,则在加强与运河三湾景区的合作、互相导流的同时,也会推出更多打包产品,延长游客在扬州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旅游贡献度。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