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董楠)2024 年领克首款纯电车型 Z10 的市场遇冷,让领克团队深刻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在新能源时代,用户对智能化、三电技术的关注度远超预期,“过去我们对于新能源用户需求的认知还不够精准,做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在智能化方面一定要有越级配备。”9月8日领克10 EM-P上市当天的沟通会上,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谈到了对于市场变化的洞察,这或许可以理解为,领克10 EM-P就是继领克Z10市场遇冷后的一次口碑重塑。
当然,还远不止于此。
加推Halo版
预售之初,领克10 EM-P主打把技术拉满,全系四驱,标配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搭载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系统,领克10 EM-P集合了目前吉利体系下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核心是打造一款聚焦原创设计、运动与智能于一体的智能电混四驱轿车。
正式上市当晚,林杰在宣布领克10 EM-P的新车售价时,出其不意地又推出了搭载Orin-Y芯片、千里浩瀚H5辅助驾驶系统、不支持城市 NOA 及高阶泊车功能的120四驱 Halo,将起售价门槛拉到16.38万元。在沟通会上,林杰对于此次调整回应称,“很多用户觉得我们没必要配置拉满,所以我们紧急讨论快速推出的一个H5版本,有一些配置上的细微调整。”
最终,领克10 EM-P共推出120四驱 Halo、120四驱 Ultra、240四驱 Ultra、240四驱 Ultra运动版四个版型,限时优惠价分别为16.38万元、17.18万元、18.58万元、20.18万元。
去年领克推出首款纯电车型Z10,市场表现低于预期,用户对产品配置、价格体系以及智能化方面提出了质疑。
这一次,领克10 EM-P上市,正值合并后的极氪与领克完成高管分工,林杰负责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这意味着领克10 EM-P既代表合并后内部资源协同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同时也要在市场上形成与极氪的区隔。
“我们这次为什么要上激光雷达、要上千里浩瀚H7的辅助驾驶?极氪领克合并回归到一个吉利以后,这套智驾技术可以有更大规模的应用,除了芯片的硬成本以外,在软件上用的越多,成本就会急剧下降。规模化以后,也会让我们辅助驾驶的水平提升更快。”在林杰看来,极氪与领克合并后,无论是技术协同还是规模化降本,都是一个机会。
在领克10 EM-P之前,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搭载在领克900上。极氪科技副总裁、领克研究院院长康国旺称,从领克900 的后台数据就能看出用户对智能泊车功能的依赖 ,“车太大,自己停没有它停的好,晚上视线不好时,它能精准避开周边障碍,现在领克900 的泊车辅助使用率非常高。”
回到领克10 EM-P,硬件上全系标配厘米级精度激光雷达,最远感知距离达到200米,Ultra版型标配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算力700TOPS。
软件上,领克10 EM-P搭载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支持至高38项安全辅助驾驶功能,其中支持9项泊车辅助功能,遥控泊车、指尖泊车、记忆泊车、离车泊入等。今年OTA还将实现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可做到车位到车位、P挡到P挡。
除了在辅助驾驶层面追求行业领先,领克10 EM-P也注重用户的智能化体验。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说,智能座舱通过“融合”与“易用” 重构体验,LYNK Flyme Auto 2 系统可以让用户 “两步解决 80% 以上操作”,生态圈全覆盖,手机互联、APP 适配无缝衔接,以及实现AI上车。
康国旺还介绍,领克首次将辅助驾驶与座舱界面融合在3D场景中,“以往辅助驾驶是辅助驾驶,座舱是座舱,现在操作步骤更少,”康国旺强调,这种设计并非单纯追求科技感,而是让体验更接近用户习惯,“比如系统会根据周边车辆速度推荐车速,道路限速 40km/h 但大家都开 60km/h,车不会只顶 40km/h 跑,而是推荐 60km/h,越接近客户想做的动作就越好。”
“激活双品牌协同效应”
在与媒体沟通中,领克技术相关负责人屡次强调领克10 EM-P的辅助驾驶能力和座舱体验的领先性。
那么, 领克立住智能化这张牌,挑战在哪,对于合并后的极氪科技意味着什么?
从技术投入维度看,领克10 EM-P 直接搭载了吉利体系内最前沿的软硬件资源,一定程度上,其智能化布局也填补了 Z10 此前留下的“遗憾”——更聚焦以用户为核心的自主迭代体系,在领克过往“运动”的品牌标签基础上,试图为其新增一张“智能化”名片。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从产品策略看,吉利当前遵循的是主流车企思路:将不同等级的智驾系统与硬件,对应搭载于不同级别车型上。这种策略虽稳妥,却难以助力吉利迅速跻身智能化第一梯队。
“核心挑战在于,吉利能否先于同行实现 L2到L3的实质性进阶,哪家车企率先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就能率先掌握市场主动权。”张翔进一步分析道。
更严峻的事实是,吉利控股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吉利同比增长达到57%,但是其中,极氪、领克同比增长分别为3%、23%,远未跟上吉利的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对央广网记者分析,从领克Z10失利到再战领克10 EM-P,这一路径与此前小鹏汽车从G9到G6的产品策略调整颇为相似,“不同的是,二者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难度并不一样。” 该人士判断,领克立住智能化这张牌,对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而言,是激活双品牌协同效应的核心引擎,更是巩固技术壁垒与市场护城河的关键。
“领克的智能化如果成功,将为极氪科技注入双重信心:对内验证合并后技术共享、渠道协同模式的有效性;对外则通过领克在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智能化口碑,为极氪全球化布局铺路。”
这意味着,领克10 EM-P的市场表现尤为关键。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