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贴面厨子”
石建华常说,自己创办爱心助学站,首先要有百倍的爱心,率先当好奉献的楷模,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舍得“两出”,出力又出钱,处处走在前,全身心投入到捐款助学的行动中,当好助学工作的“领头雁”。

石建华在各所乡村学校发放助学物资
早在2005 年筹建爱心助学网站时,面对资金、设备一无所有的困境,石建华拿出家中积蓄3 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和用品,又拿来家中的电脑、照相机,借用了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使网站得以运行;2011 年“郭美美事件”后,公益慈善事业受到一定影响。面对公益慈善机构接收款物锐减的情况,石建华又拿出5万元,设立了爱心助学专项保证金,使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年接收助学资金额突破了100 万元大关。近年来,为了解决助学平台越来越大、业务工作更加繁重、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和启动“助学基金”项目,他又拿出准备给儿子买房用的10 万元,帮助助学网站的工作顺利开展。至于平时接待学生和家长吃饭,招待爱心人士和来宾的水果、茶叶等,都是自掏腰包或从自己家里拿。这些年,石建华坚持不领站里的工资补助、不报销手机话费,已是“11 年一贯制”。有人问:“你不挣一分钱,花费又这么多,当这‘贴面厨子’值得吗?”他说:“当然值得,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爱心助学的志愿者。”
为了把助学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精准、更有成效,这些年来,石建华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都在为爱心助学忙碌着。为节约站里费用,石建华总是自己开车,亲自带队深入乡村走街串户,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摸清摸准助学对象的底子,回访受助学生及家长,通过认认真真、实实在在掌握实情,让助学工作接地气、重实效。其间,石建华也曾遇到过不少艰辛、不少险情。一次去北京开展助学活动,在八达岭高速路段遭遇车祸,险些失去生命;一次去大山中的石地坪村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由于山高坡陡弯急,又遇下雨,第一次开车走这样的路,他小腿打颤,头上冒汗,硬撑着走过危险路段;一次下雨天,他开车到三吉村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因乡间土路,车轮陷入泥泞之中挪动不得,幸好有一位青年行路经过,问清情况后立即返回家中取来铁锹,帮助铲泥垫石,奋力推车,才把车子推出泥坑。这些年,石建华跋山涉水,共跑了300 多个村子。不久前一天,他独自伏案整理材料,由于长期奔波劳累,中午11 点多,突然出现脑供血不足致严重昏厥,住院七天。病情刚刚好转,他就急忙办了出院手续,回到站里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