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退休后的日子该怎样过,才算充实,才更有价值?忻州原平市爱心助学站站长石建华用11 年时间倾心助学,用满腔热情谱写出一曲爱心奉献之歌。
书写大爱情怀

爱心大使石建华的助学之路
石建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贫困之苦、求学之难。他工作时常常奔波在农村,看到因家境贫寒,有的孩子被迫缀学,想起自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范亭中学,却因交不起学费后来退学,上了既免学费又给补助的原平农校。触景生情,激起了他为贫困家庭子女筹资助学的强烈愿望。1998 年石建华创办了原平农业信息网,后扩展为原平网,在帮助老百姓推销农副产品的过程中,他萌生了“搭车”上网助学的念头。2004 年石建华在网上开设了“爱心热线”栏目,发布了14 个贫困学生的资料。不久这14 个学生就得到了各地爱心人士的资助。2005 年年初,石建华克服重重困难,申请创办了原平市爱心助学站,并于当年5 月1 日挂牌,同时开通的爱心助学网试运行,助学工程扬帆启航。
2006 年6 月,石建华退居二线后,有几家企业曾邀请他去“帮忙”,待遇颇丰,他却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全身心扑在爱心助学这件事上。就在当年年底,石建华又将原平爱心助学网扩展为中国助学网,登上了爱心助学的新台阶,确立了“汇聚爱心,助学育人”的办站宗旨和“同在蓝天下,共架爱心桥,携手育桃李”的创业理念。石建华带领几名志愿者,不分昼夜地奔忙在乡村爱心助学路上,挥洒汗水,传播爱心。
11 年来,石建华创办的爱心助学站共收到来自美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31 个爱心单位、2515 名爱心人士1192 万余元爱心善款,资助省内外学生3.4 万余人次,分布在全国29 个省市、258所大学的456 名贫困大学生在助学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第一个网上受助的大学生王晶,荣获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受助生张涟漪,在香港第六届华人青年歌手大赛中荣获民族唱法铜奖;受助生张斐斐,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真是走过11 年坎坷爱心路,结出满树丰收助学果,每谈及此,石建华的心情都是无比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