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振兴乡村>>正文
河曲红葱“: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2025年11月18日 11时31分   忻州日报

初冬的河曲县柏鹿泉村,成片的红葱田在微风中泛起绿浪,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辛香。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挖、分拣、捆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周金良捧起刚出土的红葱,葱根粗壮饱满,香气浓郁。“今年种了50多亩红葱,亩产约4000斤,每亩能卖3000多元,总收入预计有14万元到15万元。”他笑着说,“咱们河曲红葱能远销全省和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靠的就是这过硬的品质。”

2024年末,为促进红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柏鹿泉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了河曲红葱产业协会,汇聚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各方资源,构建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协作平台,推动红葱产业由“零散薄弱”向“规模经营”转型。协会成立后,首先从源头把控品质,邀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同时,着力破解产销衔接难题,提前统计全县红葱产量,与收购商协商确定收购标准和价格区间,既防止压价,也避免盲目抬价。在柏鹿泉村的临时收购点,收购商乔峰表示:“河曲红葱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协会成立后产销衔接更顺畅,现在我们每天能收购500吨红葱发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河曲县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探索“党建引领+直播助农”新路径。在柏鹿泉村的临时加工点,本地网红“嗲沟小可爱”对着手机镜头热情推介:“这是河曲旱地红葱,比普通白葱香味更浓,炒菜做馅特别提味!”直播间里互动热烈,订单不断刷新,仅一场直播就卖出5000多斤红葱。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经营”,从“鲜葱外销”到“品牌提升”,小小的红葱正以“小特产”撬动“大产业”。柏鹿泉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探索出“种植户+协会+收购商+电商”的发展模式,深挖本地资源优势,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实践,持续推动红葱产业全面发展壮大,打造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红葱产业体系,从而为乡村经济持续繁荣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柏鹿泉村党支部书记贾瑞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品质与渠道的双重提升,让河曲红葱的品牌越叫越响。河曲红葱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志忠表示:“如今,村民种植红葱不再为技术和销路发愁,大家的种植热情日益高涨。今年,我们河曲红葱获得了有机认证,待明年绿色有机证书核发后,我们的红葱就能贴上绿色有机标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销售渠道,开发高端红葱产品,提升河曲红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红葱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2024年,河曲县2.5万亩红葱总产量达6800万斤,总产值突破6000万元,直接带动4448户10118人增收,种植户人均收益2800元;今年,河曲县红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至3万亩,新增两个规模化种植基地,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张靓乔雨霞)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