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振兴乡村>>正文
忻府区:800余亩洋葱奏响“增收曲”
2025年07月30日 15时39分   山西晚报

7月25日,忻府区西张镇曹村洋葱种植基地内,紫皮洋葱、黄皮洋葱铺满田间,村民们正娴熟地起葱、分拣、装袋、码放、装车,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眼下,该基地试种的800余亩洋葱迎来采收期。

“今年,我们首次在基地试种洋葱,采用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结合绿色无公害种植标准,在提升洋葱品质的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和智能温控系统,不仅使洋葱亩产达到7000公斤,还使商品率从过去的70%提升至90%以上,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了30%。”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从土地的机械化深耕起垄到精准播种,再到数字化墒情监测和靶向施肥,科技的力量渗透到洋葱种植的每一个环节。

“我是第一年学种洋葱,没想到长得这么好。”种植户赵大柱拿起拳头大小、紫莹莹的洋葱,难掩喜悦。“咱们这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洋葱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方法,洋葱产量、品质肯定没问题。”采收完洋葱后他开始整理土地,准备抢抓农时种植其他农作物。

洋葱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还串起了一条带动共同富裕的链条。从育苗移栽到采收包装,洋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就业机会,不仅培养了60多名当地“洋葱工人”,还吸引了来自四川等地的务工人员。

“在家门口打工,不耽误家务事,一天能挣200多块钱,还能跟着学技术,日子过得踏实又有奔头。”洋葱基地里,村民杨秀萍正蹲在垄间起葱、分拣装袋。她在务工期间掌握了洋葱种植技术,打算明年自己也种几亩洋葱试试。

“今年政府引进了山东、甘肃等地的洋葱种植技术,在该村流转的800多亩土地上进行了试种。村民们跟着技术员学会了滴灌管理、田间植保、剪苗等,不少人有了自己种洋葱的打算。”西张镇副镇长焦敏说,这种“造血式”的产业帮扶带动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了收入,还让农民掌握了实用技术,为他们下一步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李春泽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