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经济>>正文
低空经济安全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实现路径
——2025山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走笔
2025年09月17日 10时23分   山西晚报

大同启动古城低空旅游项目。本报记者刘通 本报通讯员韩堃摄

大运高速公路新原段运营管理公司通过无人机进行安全提醒。本报通讯员摄

当前低空经济与通航场景的融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9月12日,芮城至太原短途运输航线开通。 肖永杰摄

在53公里的重点区段,部署了5个无人机机场,一架架无人机来往穿梭……近日,在汾石高速公路,无人机自动飞行实现了边坡病害的高频次、高精度自动化智慧巡检应用,并已成功识别并报告两起较为严重的边坡病害。

在我省,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环保检测到交通巡查,从应急救援到测绘勘测,无人机的多功能性和便捷性使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低空经济的美好图景,如何更快地成为现实?近日召开的2025山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上,聚焦低空经济安全创新与技术赋能,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院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和多家企业代表,围绕政策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政策筑基与安全护航:低空经济的生命线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要发展平台,以传统通航和新兴通航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具有空间立体性、区域依赖性、数字生态性、产业融合性、辐射带动性、创新驱动性等六大特征。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1月1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正式施行,低空经济自此迈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国通航企业有775家,479个在册通用机场,在册的通用航空器有3252架;无人机制造企业达2800多家,运营企业2.4万家,实名登记的注册无人机已达243万架。

行业有哪些新动向?关键技术如何突破?被誉为“中国通用航空发祥地”的山西,又将如何把握机遇?与会专家学者深刻剖析了当前低空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企业和通用航空器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无人机在供需两端均呈勃发之势,这使得安全问题成为更加引人关注的话题。数据显示,通用航空安全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尚未解决的重大挑战之一,无人机失效概率甚至是商业航班的1万倍。

风险种类复杂多样,涉及技术故障、人为操作、网络攻击等多维度威胁;参与主体多元交织,涵盖民航、交通等多部门;飞行器形态差异巨大,融合运行难度高;新技术新产品的成熟周期与不确定性带来潜在隐患;低空智能操作系统的内生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管不住就放不开,管得好才能用得久。”大家认为,以“安全第一”理念为快速发展基石,需构建“地方主责、行业指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格局,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和执法体系,通过扩大空域资源供给、构建数字化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基于内生安全的低空智能化系统等手段,筑牢安全屏障。

技术突破与资本赋能:低空经济的加速引擎

低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与金融活水的浇灌。针对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黑飞”监控难、低空空域安全网联检测体系薄弱等瓶颈问题,清华大学黄振教授提出基于网格节点的“低空高速”解决方案。

该方案的核心在于构建由多功能网格节点组成的低空基础设施,并配套三合一机载模块。“节点如同低空高速公路服务站,兼具通信、导航、监视、反制‘黑飞’的能力;而机载模块则使各类无人机能够接入网络,获得不同距离航线上的安全飞行保障。”黄振说。

浙江大学王洋教授则展示了团队AI赋能低空经济系列成果。云端构建了基于领域大模型的低空软件平台,实现低空交通任务智能装订、风险评估与高效调度;智驾一体舱集成了低空专网通信、设备智能互联、边缘计算能力与端侧智能识别功能,大幅提升无人机作业能力,构建支撑低空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矩阵。

气象保障是低空安全的隐形翅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郭建平的报告揭示了低空环境的复杂气象特性:层积云覆盖、复杂下垫面(如城市建筑群)引发的多变涡旋等。他指出,高达52%的低空飞行事故由不利气象条件引发,凸显气象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团队正通过风廓线雷达与探空气球协同观测,构建高分辨率全天候低空湍流数据集。

产业腾飞,资本为翼。山西本土资本力量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山西金控集团中合盛公司总经理朱立明透露,公司已通过母基金出资参与大同市低空通航产业基金,重点推动低空飞行技术与本地特色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太原西山生态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确立了“五大重点布局方向、N个应用场景、N个区域合作、一个集成平台”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一个平台,一步到位”的集成化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开发场景,构建低空生态闭环,成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

千行百业齐腾飞:低空经济赋能行业变革

低空经济并非空中楼阁,其价值最终体现在对千行百业的深度赋能,促其效率变革。

在座谈会现场,一条低空经济发展的上升曲线展现在大家眼前——先近郊运行,后城区运行;先隔离运行,后融合运行;先有人驾驶,后无人驾驶;先载货运行,后载人运行。

顺丰在深圳设立首个“空地协同”智慧物流运营中心;江西赣州50公斤大件集运解决了过去采摘园运出慢损耗率高的问题;“中欧班列+低空配送”的创新联运模式在成都青白江区落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靳兵充满信心地表示:“邮政快递无人机必将成为最早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的行业!”

在公共安全领域,警用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堪称典范,公安部警航办原副主任刘道林介绍了其迅猛发展态势——不仅在执行交通管理、事故现场取证、火情勘察、禁毒侦查等任务中凸显重要作用,更展现出反应快速、视角独特、代价小、威慑力强的显著优势。“未来将重点推动无人机应用实现规模、任务类别、装备配置以及应用方式上的多个转变。”刘道林说。

在应急与防灾减灾领域,无人机技术正成为守护生命的“天空之眼”。天津科技大学李文辉教授团队开发了智能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融合遥感图像智能处理与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实现火灾区域自动检测、航线智能规划、实时报警、态势分析与指挥流程化,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正变得无比清晰且触手可及。亿航智能副总裁侯石磊展示了获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eVTOL的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

作为本地企业,山西通航救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来飞分享了无人机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包括利用多机型协同,对汾河沿线进行高精度生态建模;开展跨省联合行动,对黄河上百个排污口进行空中巡检等。在工业应用方面,山西菲特智能科技副总经理赵旭东介绍了无人机在工业厂房喷涂、船体涂装、玻璃幕墙清洗、光伏板清洗、森林防火监测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山西迪奥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洁麟则专注于解决无人机锂电池PACK的行业痛点。

以安全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从一场座谈会上可以看出,通航产业和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度和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塑造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未来。

本报记者冷雪 本报见习记者时淼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