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忻府区聚焦产业兴旺,提高供给质量,围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一主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五型”现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效果。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抢抓全市规划建设“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机遇和“十园引领、百园兴农”战略部署,巩固提升高城辣椒加工销售、金山出口香瓜、中农富忻农光互补蔬菜种植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完善优化“六区、两带”产业布局,积极申报“红薯之乡”,重点培育一项“一县一业”主导特色产业(忻府辣椒),及早谋划与编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方案”,力争列入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县(区)。继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完成鲜食玉米、甜瓜、鸡蛋、真空包装甜糯玉米4个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精心打造像“忻府辣椒”“忻州糯玉米”“忻州香瓜”等一批力争全省顶尖、全国叫响的忻府品牌。
二是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忻府区将以过境公路为主线,以环108、208国道、南环街、龙翔街为重点区域,城区空间绿化为重点,构建环城区绿色屏障体系。以三办、解原、秦城、播明、东楼为试点,积极推动城郊农业发展,在城区周边优先发展花卉、瓜菜、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冯城3359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的50%。东楼、令归、唐林村开始实施中央投资120万元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同时,开始实施中央投资200万元的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拟认证“三品”9个,其中认证无公害薄皮甜瓜、鸡蛋、西瓜、葡萄、马铃薯等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6000亩;认证玉露香梨、红肉苹果、桃、辣椒4个绿色食品。积极争取把忻府辣椒示范片列入全省30个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同时完成3万亩深松推广、8万亩深耕和30万亩秸秆还田。
四是大力发展功能农业。适应消费需求新趋势,走农产品营养化、功能化的路子,开展富硒、富钙、富锌的长山药、红薯、黑玉米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以“功能农业+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旅游+康养”的发展模式,引领功能食品深度开发,打造功能农业。
五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南果北种”,培育种植草莓、樱桃、火龙果等特色鲜果,完成老旧果园改造10000亩,分区域布局、分时段栽培南北方瓜果,丰富四季农产品采摘,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产业。依托禹王洞、陀罗山等自然资源,发展乡村自然风光体验产业。积极申报奇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利用奇顿合丰富的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养服务项目。传承提升乡村优秀地域文化,打造忻口战役遗址、黄龙王沟、刘家山村等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上山下乡”。(刘金海 刘寅)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