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频道>>教育>>正文
大山深处的坚守
2019年11月11日 11时26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记乡村教师潘荣

从教20多年,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收获了一份又一份荣誉,我也渐渐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成为一名成熟的人民教师。在这段从教历程中,我深深感悟到老师对于孩子一生至关重要,也深深体会到一个乡村教师的坚守对整个村庄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往事如烟,在心湖上泛起层层涟漪,总有那么个身影在眼前浮现。他就是我们村的小学老师——潘荣。

潘老师教我时已经35岁,中等个子,慈祥的脸上总透露出一股威严。他对犯了错误的同学总会严厉批评,但是当你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他总会微笑着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那么亲和。

小学一、二、三年级都是潘老师教我,这三年期间对我的两次鼓励,温暖了以后的人生。

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一,潘老师奖励了我两元钱。寒假期间,我缠着妈妈到乡供销社买了一支英雄牌钢笔,这是我获得的第一次奖品,视若珍宝,深藏在妈妈的“保险柜”里,生怕姐姐弟弟要去,每隔几天拿出来看看。这支笔一直陪伴到我初中毕业,成为我以后读书、工作努力上进的动力之源。

三年级儿童节,全乡学校的活动分片进行,我们在横梁会小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被评为“三好学生”,那一张小小的奖状,让我知道了学习成绩是重要的,道德品格更为重要。在后来的读书、工作中,我时时刻刻以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小学五年级到师范我一直担任班长,工作后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一路走来与这第一张奖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对老师来说或许早已忘记,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潘老师总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每一个人,学生进步了,他总会及时表扬、鼓励。在他的鼓励下,山里孩子有了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的希望。

在潘老师的心里,装着我们所有的学生,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那时,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师母带着四个孩子在家里受苦,一年到头还得交粮款。当时,他的工资只有29.5元,对于补贴家用杯水车薪。类似他这种情况的教师好多辞职了,他却为了山里的孩子能读书,继续自己的教学工作,直到退休。

我的记忆中,他白天忙着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又批改作业、备课。经常在第二天到校时发现黑板上有潘老师写出的对学生错题、错字的提示。他把在夜里批改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写在黑板上,以方便学生们次日改正。

潘老师20岁开始从教,直至60岁退休。他坚守在这个贫瘠的山村里教书,教了三代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孙女都成为人民教师。这个不足300人的村庄,有24人先后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潘老师的学生。尤其是近4年高考,有14人达本科线(2A),今年有两人考上研究生。即便是没有参加工作的打工族,他们大多是个体老板。每年春节,村里在外打工的、上班的多数驾车回乡,与老人一起欢度佳节。

即使是留在村里的,因为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实现了科学种田,种植大户占到全乡的四分之一,每户年收入十几万元。无论从人们普遍受教育的程度,还是经济收入水平,都超过周围任何一个村庄。村里自然形成送子上学、勤劳致富的良好村风。这一村风的形成得益于潘老师30年的辛劳,得益于潘老师30年的坚守。

潘老师退休后,仍然留在他深爱的山野小村。他依然关注着村里孩子在外工作的情况,每年高考的情况,关注农民收入。他的付出换来人们的尊重,“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坚守,这个贫瘠的小村庄里的村民没有一个文盲;正因为有了他的坚守,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里的孩子爱上了读书;正因为有了他的坚守,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里的孩子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潘老师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和坚持,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创造出了奇迹。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潘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我也不断地鞭策自己,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山区教育奉献绵薄之力。(王强)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