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一中教师代彦东,从教16年,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科研中心主任,培育了7000多名优秀学生,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恪尽职守、倾情奉献,以温馨的尊重和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带着梦想之翼飞得更高更远。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代彦东老师像上足发条的闹钟,晨曦微露,就开始紧张的工作。跟早操、查晨读,布置年级工作,和年轻班主任谈话,拟定年级本周主题班会、班长例会内容,审阅各学科组长的月考讲评计划……教学任务琐碎而繁杂,大到学期各阶段教学计划制定、科研活动开展、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小到卫生监管、更换教学设备,再加上每天必教的两节课,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即便午休也成了奢望,一个又一个来电——家长咨询、教师反馈、学生求助,时间就这样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下午则是周而复始的听评课和教研活动,华灯初上还要巡查晚自习,蹲点卓越班,学生晚休时巡查宿舍,将近子夜才披着一身星光,拖着满身疲惫回到住处。
代彦东老师信奉一句名言,“把平凡的事一千次、一万次反复做好就是不平凡。”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平时,代老师自掏腰包,以奖学金方式资助过自尊心很强的贫困学子;彻夜不眠,陪家长走遍大街小巷,寻找周末回家和父母闹翻离家出走的孩子;守护在车祸中失去父母的悲伤学子;亲情陪伴治愈因父母离异而心灵受创的孩子。他说自己愿意终其一生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的人生无限广阔、无比精彩。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代彦东老师把锤炼师能当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目标去追求。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自学能力这一新课改课题,他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由被动接受式教学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作文教学,他一改“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大胆尝试“学生写,师生共同批改”的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写作兴趣。阅读教学中,他不拘泥于教材,传授知识不照本宣科,注重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学会自学、探究和发现。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编撰了19万字的校本教材——《文以载道——忻州一中作文复习学案》。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李芬芳满人间。参加工作至今,代彦东老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长期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兼任课老师,执著追求教学质量,使他在不知疲倦的工作中收获一个又一个成绩,先后荣获“全省优秀教师”“全省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省级青年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
曲尽其妙,匠心仁厚。代彦东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坚持每天听青年教师课、组织评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大三步教学法”示范课和“春苗奖”“百花奖”评课及“春雨”“春晖”班主任技能大赛评比,给年轻教师创造机会打拼磨练,给予舞台展示,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让老师们眼界放宽,方法跟上,心气变足,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趣的开启、精神的培养,是学习的‘永动机’。”代彦东老师说,“让孩子们对内探究自己的禀赋天性,对外了解行业与职业,在此基础上积累知识,信心满满走进考场,同时也成为生机勃勃、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用爱心凝聚了师生鱼水深情,有了苦水咽下肚,碰到困难往上冲,提出“理”重于“管”“用功只能让人不落后,用心才能让人优秀”等理念,创新主题系列班会,成为忻州一中首个室外开班会的班主任,其模式被教育部门在全市推广。课堂上他是良师,平等、赏识、关爱学生;课外他是益友,与同学们游戏、谈天,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日渐浓厚。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桃李花开。“一切为了孩子”,这是代彦东老师教学的初心,也是其永恒的追求。他将一如既往地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托起学子梦想之翼,在三尺讲台上谱写出更加美妙的璀璨华章。(玉簟)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