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王晓丽的扶贫笔记
2018年08月31日 11时01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白如光

“刘元吞,男,1964年出生,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村务农;妻子郝爱云,1968年出生,在村居住;大儿子刘勇刚,1988年出生,初中文化,已婚,全家四口人,在陕西省府谷县打工,租房住。致贫原因:缺资金。户外子女:二儿子刘勇强,27岁,已婚,三口人,东关打工,租房住;女儿刘琴琴,嫁到本县荣家沟村,东关有房。二轮承包土地39亩,林地面积11亩,住房面积90平方米。养殖户,养羊20只。2016年收入情况:6月份购农机具3台,政府补贴2300元,中央财政补贴1010元,粮农直补3500元;同年12月份享受政府暖心煤款230元。2017年收入情况:3月份领取化肥2袋、5月份帮扶单位提供鸡苗30只,全年种植收入2000元,支出600元,粮农直补3660元,新退耕款7700元,合作社‘五位一体’贷款带动获利3000元,享受政府暖心煤款200元,养羊补贴4000元。全年人均收入5253元。”这是保德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晓丽在自己的扶贫笔记本上对贫困户刘元吞家情况的详细记载。

翻开王晓丽的扶贫专用笔记本,保德县人才交流中心所帮扶的四井头村的村情、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户外子女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致贫原因、近年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家庭收支情况等内容具体详细,一目了然。8月7日,我市在保德县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对标研判推进会时,她的扶贫笔记受到市长郑连生以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近日,记者顺着这条线索进行了采访。

精细是为了更有效

“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晓丽快人快语。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市是全省最大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市委提出“1661”发展战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王晓丽本人和单位的同志此前对“三农”工作并没有多少了解,但他们坚信:对情况掌握得越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也越管用。接过帮扶四井头村的重担后,作为帮扶单位第一责任人,她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单位在岗工作人员10人,1人担任村第一书记,1人负责单位窗口业务工作,其余8人组成帮扶工作队,轮流驻村,做到帮扶工作和单位业务两不误、两促进。她从吃透政策和贫困户致贫原因入手,带头学习有关政策,带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对贫困户逐户逐人走访,找到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明确帮扶责任人,确保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在建立健全了详细的档卡资料后,又将有关情况整理在笔记本上,随身携带,28户贫困户户主都要贴上照片,对脱贫攻坚进程全程记录。在她的带动下,每位队员都做了和她一样的扶贫笔记。他们在村里租赁了住房和办公室,开辟出专门的责任田,自己动手种上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除了自己食用,还常常接济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四井头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村风淳朴,工作队员们渐渐爱上了这里,工作中争先恐后。几年下来,队员们的脸晒黑了,心却与群众贴得更紧了。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全县村、户级档卡资料检查评比中,四井头村村级档卡资料被评为全县第一,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点穴式扶贫不落一户

“这几年我家种红葱,村里供给肥料、种苗,合作社统一帮助销售,养羊也有补贴,全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娶过了两房儿媳妇,整修了两眼窑洞,整修了院子、围墙、大门。”刘元吞的妻子郝爱云谈起今天的日子满脸幸福感。四井头村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处,2016年整村脱贫。全村共有户籍人口79户209人,常住村21户45口人,总耕地面积12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玉米、谷子、土豆,其次是红葱、红枣、养殖,再就是劳务输出。红葱是四井头村的特色种植产业。村民们在文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打造四井头红葱品牌,吸收20户贫困户参与,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在县城建立了红葱销售点,帮助村民销售红葱,增加收入。尝到甜头的村民种植积极性更高了。今年,全村红葱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0多亩增加到130多亩,同时还带动了周边8村200多名贫困人口种植红葱稳定增收。

刘建军有两个儿子上高中,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去年,他再买羊20只,政府补贴4000元,使他的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养羊收入2万元应该没问题,对年底脱贫信心十足。针对致贫原因,精准施策。通过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政策兜底、易地搬迁等扶贫措施方法,确保在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程中不落一户一人。如今,全村16户易地搬迁户已搬到了县城的惠民小区。刘买亮全家搬到新居后,儿子打工方便了,收入提高了。妻子刘花盘高兴地说:“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细雨润物暖人心

“你们再忙也不要忘了留在村里的老人,他们是藏在咱家里的一宝,值得孝敬、关心和关照。羊跪乳,鸦反哺,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的职责。当他们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将来我们也有需要儿女照顾的那一天。所以及早尽孝,刻不容缓。”这是县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四井头村第一书记张晓清通过手机微信向四井头村的子女们发出的倡议书中的一段话。村里住着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的子女长期在外,有的一直单身无家室,生活虽靠子女、靠政府大都有保障,但由于缺失亲人的关心、关爱和照顾,心理和精神上十分空虚、孤独寂寞,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事无人帮。因此,驻村工作队首先通过手机微信发出倡议书,动员他们的子女孝敬关怀父母,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回村侍奉老人,有的将老人接到城里,还有一位老人则由孙子陪侍做了白内障手术。全村孝老敬老持续升温。同时,他们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利用回城之机,给村民代捎代购生活用品、药品等,上门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累计服务群众130多人次。这是记者从四井头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便民服务台账上随手抄录的几条:“5月10日,王波平为刘亮明上门维修电器、更换刀闸。5月25日,王波平、张娴为刘买亮代售土鸡蛋15斤。5月30日,王晓丽、张娴为刘过兵代买豆腐、为刘臭田代买红薯苗300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真正与群众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80多岁的高引儿老人说:“工作队员就像亲儿子一样。”

“全面脱贫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必须全身心投入,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信任,工作才能做好。”王晓丽深有感触。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