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他是咱们的贴心人”
2018年08月29日 10时32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记偏关县高家上石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海林

晋西北边陲,黄河南流入晋交汇之处的偏关县,起伏丘陵、纵横沟壑间,藏着一个村落叫高家上石会村。村里近两年来了一群常住的“外来人”,他们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派驻高家上石会的扶贫工作队员,和当地百姓一样吃糜米饭、住土窑洞,同全村老老少少打成一片,逐步成为村民眼中的“自己人”。他们的队长张海林,更是被贫困户誉为“咱们的贴心人”。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借用《说苑·政理》里的这句话来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偏关作为对口扶贫点,派出了扶贫工作队。偏关县供电公司副经理张海林主动请缨,2017年8月起加入到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工作中,今年年初又担负起高家上石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重任,开启了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历程。

一头扎进“山旮旯”

扶贫要精准,关键是要了解村民们的想法,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驻村第一天,张海林就请村支书带着他到处走走看看,熟悉村里的地形地貌后,又挨家挨户深入摸底。

高家上石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地势陡峭,80%的地貌都是陡坡,村民分散居住在山旮旯间,土地贫瘠,饮水困难。大多数贫困户还停留在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增收渠道有限;很多孩子超龄入学且早早辍学,从另一个层面导致了思想观念的落后,致使贫困的根深扎在这片黄土地上,难以拔除。

一天,两天……一户,两户……爬坡,跨沟,从这山到那山……连续上山下坡,腿走痛了,脚板磨出了泡,但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村委会后再和村支书充分交流,然后把了解到的贫困户情况逐条写在工作笔记里。一个月下来,脸晒黑了,头发也顾不上打理,整个人黑了,瘦了一大圈,来慰问的同事看到他都吃了一惊。但他的形象、他的身影却已清晰地印在了村民们心里。

一头扎进“山旮旯”,和老百姓的心贴得近了,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却更少了。张海林家在距高家上石会近百公里的五寨县。父亲患脑梗卧床几年,离不开人照料,母亲年近古稀不能太过操劳,家里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在了张海林妻子身上,直到去年冬天父亲辞世。提起这些事,他总是动容地说,“真是难为了我爱人,我只有在有限的节假日休息时段,加倍付出,家务多干一点是一点,更多的亏欠留待以后加倍弥补。”

留驻阳光暖心田

2017年,偏关县政府主导为每户贫困户装设3千瓦屋顶光伏,后期贫困户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还清贷款和设备款项。为了让帮扶户更快更多更直接受益,电力扶贫工作队协调县政府调整省公司原用于帮扶村级电站建设的99万资金,直接用于为定点扶贫村134户贫困户每户增加屋顶光伏1.12千瓦。这1.12千瓦的光伏,差不多能让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500元。

2017年8月屋顶光伏上网后,老百姓欢天喜地陆续收到了光伏结算收益。张海林和队员们却注意到:光伏设备的运维是一个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发电中断问题不在少数。为了保障贫困户的光伏收益,他和队员们主动承担起了村里屋顶光伏设备运维的任务,定期上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教大家经常清洁光伏板、提高设备发电量。

去年寒冬的一天,71岁的高富东大爷打电话说:“海林队长,窑顶上的光伏板板好像不会走字儿了,你能不能帮看看是啥问题。”张海林和一名电工上门检查后发现是并网箱空气开关坏了。他又自己到城里买了一个开关回来,为大爷安装上去。春节前后组织慰问贫困户时,大爷拉住他的手说:“多亏你及时给解决了问题,光伏板板才能给咱源源不断下‘金蛋’,前两天我收到1200多元的光伏结算款呐!全靠党的政策好,你们电力扶贫队落实的好,我们的光景才一天比一天好!老汉我活了这一大把年纪,现在才觉得越活越有劲儿,越活越有奔头!”

助农做好“梨文章”

脱贫难,巩固脱贫成果更难。电力扶贫队一干人为村民真正脱贫迈向小康也是操碎了心。他们把目光对准了高家上石会村的片片梨园。

何不在这些梨树上做文章,将梨果品牌打出去,把梨果产业做起来?细致走访、深入分析后,大伙得出结论,村里的梨园一是管理不善,梨果品相难以保证;二是交通不便导致有梨难卖,最终导致收益微薄。

张海林他们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手抓产出,利用农闲季节邀请农艺专家给村民手把手地传授剪枝、施肥、施药等果树管理技术,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量;一手抓销售,在电力员工中发起“义买扶贫梨助力奔小康”爱心行动,共帮助村里销梨20000多斤,让100余户农民受益,解决农民有梨卖不出、增产不增收的难题,同时提高了高家上石会梨果的品牌知名度。

春夏之交,张海林他们又为村里引进了集防病、增收等优点于一体的果树套袋技术。面对村民疑惑的眼光,他们把村民高景秀家的梨园作为示范园,发动偏关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全园梨树进行疏果、喷农药、套袋,让村民们直观了解并逐步接受这项技术。

“脱贫工作需要精准施策,最重要的是发展产业,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驻村的过程中,张海林组织扶贫队员和村干部、村民一起找方法、理思路,并到县发改委、经科局、财政局、供销社等职能部门寻求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开展项目可研,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特色农业。他还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帮助村民们销售土豆、杂粮等农产品,拓宽增收渠道,解决了村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

有耕耘就有收获。驻村扶贫一年来,全村帮扶户的日子蒸蒸日上,更重要的是大家巩固脱贫、勤劳致富的信心高涨。电力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百姓的真心认可。

在张海林的办公桌旁,立着一根木棍,这是村民高景秀亲手为他精心打磨的“拄路棍”。这不仅仅是一根简单的棍子,更是乡亲们的一份信任,是百姓寄托的一份希望。扶贫路在脚下延伸,在这根棍子的支撑下,张海林将勇往直前、不作停歇!(王帅 高岸柳)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