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频道>>法治>>正文
河曲法院:以司法实践为抓手,实现护企助企与民生保障双向落地
2025年10月14日 10时20分   忻州政法微信公众号

近日,河曲县人民法院首次成功调解一起涉企分期付款合同纠纷案件,生动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护企助企”与“民生保障”并重的司法实践,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难,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这起案件不仅化解了双方矛盾,更以“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延伸服务,探索出涉企纠纷化解的“河曲样本”。

纠纷缘起:行业下行引发24万车款争议

案由要从2021年说起:李某向某车企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了一辆价值45万元的重型半挂牵引车,约定分期支付车款。然而,受2024年煤炭行业整体下行影响,李某运输业务量骤减,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时支付剩余24万元车款。车企多次催要无果后,收回车辆并起诉至河曲县法院,要求李某支付20余万元车辆使用费。

看似普通的“追债”纠纷,实则暗藏双重矛盾:企业主张的“逾期使用费”是否合理?李某断供背后是否有客观困境?案件诉到法院,考验着司法的智慧与温度。

穿透式调解:既护企业合规又解个人难题

接手案件后,承办法官李宇龙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开启“双向调查”模式,既查企业情况,又访个人现状。

对企业,李宇龙仔细核查购车合同,发现其中“逾期使用费略高于市场价格”的条款存在争议。“企业享受了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更应承担社会责任。”他约谈车企负责人王某时,既肯定其经营贡献,又严肃指出“利用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负担”的不合规性,并明确“司法建议督促整改”的刚性约束。王某当场表态立即整改,并同意对涉案金额予以协商。

对个人,李宇龙深入李某所在村走访,了解到其早年因羡慕同村养车户收入,贷款购车跑运输,2024年煤炭行情低迷后,他尝试承包大棚转投农业,却因前期投入大、回本慢陷入经营和生活困境。“断供实属无奈,我也想诚信履约。”李某坦言。

掌握双方实际情况后,李宇龙组织双方调解:引导车企结合市场实际损失重新核算,强调“合理损失的负担才能实现双方长期合作”;对李某阐明“诚信是立业之本”,并告知其积极履约对个人信用及未来发展的意义。最终,双方达成8万元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矛盾圆满化解。

长效护航:从个案化解到类案预防

案件审结不是终点,而是司法服务的起点。半个月后,河曲法院党组开展“回头看”,回访涉案企业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合同条款不规范”“风险防控机制缺失”等问题,送法上门、精准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合规体系。

“法院不仅解决了纠纷,更教会我们如何规范经营。”车企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重新修订合同条款,并优化客户沟通反馈机制,未来将更注重风险预判与客户权益平衡。

司法温度赋能: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此案的圆满解决,不仅是一次矛盾的化解,更折射出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价值。对企业而言,它是一次“合规警示”——司法既保护合法权益,也明确行为边界;对个人而言,它是一次“信用教育”——诚信履约方能行稳致远;对法院而言,通过司法力量平等保护各方利益,既护航企业发展又保障民生福祉,实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重要的是,河曲法院以此为契机,将“刚柔并济”理念融入涉企纠纷全流程:既以刚性规则定分止争,又以柔性服务传递善意,让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公正,让群众增强幸福感。正如承办法官李宇龙所言:“司法的终极目标,不是结案了事,而是让企业在每一次互动中,更坚定对法治的信仰、对市场的信心。”。从个案到常态,从解纷到预防,河曲法院正以更实的司法举措、更暖的助企情怀,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铺就更坚实的法治之路。

(责任编辑:蔡文斌)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