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与科技强国的宏大叙事中,高校青年如何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点亮未来,是一道深刻的时代命题。忻州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一项名为“化学蒲公英”的科普实践,交出了一份饱含热情与创新的温暖答卷。
2022年10月,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学生贾佳慧在与山区孩子通信时,发现许多孩子从未接触过烧杯等实验器材。“如果科学教育注定存在鸿沟,我们能否做一株蒲公英?用最轻的载体,抵达最远的远方。”贾佳慧的这个想法,促成了“化学蒲公英”科普项目的诞生。
最终,“化学蒲公英”科普项目成功吸引了7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三分之一为“优师计划”的学生,未来将扎根基层服务六年。为了帮助项目顺利实施,学院协助组建专家团队,构建起“教授—本科生—中小学生”三级科普模式,同时开发出覆盖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科普课程教案50余套,并创新推出化学情景剧、互动实验等多元形式。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团队还积极申请专项经费,获得学校“大创”省级立项支持。
2023年9月,“化学蒲公英”科普团队首次“启航”。在忻府区大檀小学、旭来街小学,团队成员将科普课程搬到第二课堂,并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助推学生科学成绩平均提升20分,点燃了乡村孩子的科学热情。2024年暑假,团队响应“三下乡”号召,跨越5省12县市,把科普课程送到更多乡村孩子身边。2025年,团队继续拓展服务边界,为特教学校与康复中心的特殊儿童定制感官优先的科普体验,还与忻府区科协签约,推动科普活动系统化、常态化开展,通过“魔法实验室”“清洁能源小课堂”等互动项目,累计服务逾600人次,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科学探索的热情。
从扎根乡野的实践深耕到学术舞台的专业认可,“化学蒲公英”的种子在持续播撒中不断积蓄能量,并迎来绽放时刻。三年来,“化学蒲公英”团队共走进10多所学校、10余个社区,举办超50场活动,惠及6000余人次,与多所小学共建科普基地。2025年7月,在第十六届华北地区五省市化学学术研讨会上,“化学蒲公英”团队荣获“优秀墙报奖”,成为唯一获奖的本科生团队,在山西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山西赛区金奖。该项目还获得中国化学会的关注与肯定。
从山区小学的科普课程到特教学校的感官体验,从乡村讲堂到学术殿堂,“化学蒲公英”科普团队完成了从乡土实践到专业认可的跨越。当这些年轻的“蒲公英”带着知识与希望飘向更广阔的天地时,他们也正将青年的担当与使命磨砺得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