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咕咕”鸽声传山乡
2025年09月01日 16时15分   忻州日报

周之超与他饲养的鸽子。

清晨的阳光穿透山乡的薄雾,“咕咕”的鸽鸣声从河曲县单寨乡胡家坪村山腰的标准化养殖棚里传来。

31岁的周之超正调试着全自动喂料机,料槽里的玉米、豌豆、高粱、小麦混合后顺着管道均匀流淌,1000多对米玛斯肉鸽在笼舍里振翅踱步。“这批种鸽再过20天就能产蛋,今年要达到5000对存栏规模。”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到村工作大学生,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温湿度、饲料余量等数据。

进入养殖棚,记者看到墙上贴着《可行性分析报告》,边角处密密麻麻写着批注。周之超指着窗外连绵的坡地说:“刚来到村里,我就发现单寨乡地处偏远山区,属于纯农业乡,产业结构单一。而且这里地势崎岖,耕地多为坡地,难以开展大规模机械作业,加之缺乏灌溉水源,只能依赖自然降水,传统种植收益很低。”经过3个月走访调研,他带领几名青年大学生先后赴河南、河北等地考察,最终选定肉鸽养殖这个“短平快”项目——设备简单、一次引种最少可繁殖5年,一对种鸽年出栏15只至18只,市场售价稳定在每只22元左右。

“经过不断摸爬滚打,2023年我们初步构建了‘养殖、育种、熟制品加工、包装’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这也给了我们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力争成为河曲县肉鸽养殖的龙头企业。未来,我们将采用联农带农模式,由企业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带动小农户抱团发展、共享收益。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之超说。

站在村头的观景台上远眺,记者看到养殖棚旁正在平整土地,明年这里将建起深加工车间。“我们要开发真空包装的手撕鸽产品,包装上印上黄河风光。”周之超手里的规划图上,肉鸽养殖、电商销售、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清晰可见。山下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正跟着音乐排练扇子舞,新修的戏台前摆着石桌石凳。“等肉鸽产业稳定了,我们要办‘鸽子文化节’,让城里人来体验养殖乐趣,尝尝咱单寨的特色药膳鸽。”周之超说。

谈话中,周之超的手机响了,是邻村大学生村官打来的取经电话。他走到鸽舍旁接电话,背景是连绵的黄土坡和袅袅炊烟,他的声音里满是年轻人的笃定:“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得找对路子、俯下身子。”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