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一个社会,养老托育,都是治理重点。近年来,岢岚县坚持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心民生工程,不断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精准服务”工作机制,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居民幸福更有质感。
点亮“夕阳红”用心守护“老有所乐”
临近中午,岢岚县西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荤素搭配的热炒和汤品整齐摆放在餐桌上。社区的老人们结伴同来,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其乐融融,共同度过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平时孩子们上班忙,我买菜做饭不方便。自从有了社区食堂,吃饭再也不愁了,味道好、价格实惠,还干净卫生!”谈及该食堂带来的实惠和方便,居民王奶奶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一粥一饭,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却是岢岚县聚焦“老有所养”、破解养老难题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岢岚县着力破解银发族就餐难题,积极对接优质社会资源,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7所、老年食堂3所,覆盖1035名特困供养人员,用“一餐热饭”提升民生服务力度。针对80岁以上独居老人,广惠园社区还推出“送餐上门”服务,21名老人每天都能收到营养餐食,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老有所养,也需要更多“医靠”。岢岚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持续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申报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更加贴心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全县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各社区联动县医院、中医院经常性开展义诊活动,惠及居民3000余人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免费医疗服务。“我们为50名独居老人发放智能手环,24小时监测健康数据,突发意外时可一键联系网格员及监护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双保险’。”广惠园社区副主任高俊丽拿着手环演示道。
不仅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为。岢岚县积极搭建老年人才平台,3名老干部入选省级“银发人才库”,9名退休法官、检察官组建义务法律援助团队,每周到乡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成立老干部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成功率达92%,让“银发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岢岚县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呵护“朝阳红”用情守护“幼有所育”
手工创作时的奇思妙想,体育锻炼中的欢声笑语,劳动实践里的汗水滴落……这个夏天,岢岚县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化身“儿童乐园”,在群众家门口办起了爱心暑托班,既解了家庭“看护难”的燃眉之急,更让孩子们收获了别样成长。
“今年暑期,我们带孩子们去毛主席路居馆开展‘探寻伟人足迹’活动,还在气象站上了‘苍穹探秘’科普课,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丽琴说。
要让暑托班真正“托得好”,资源整合是关键。社区创新构建“1+N”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联动N方资源打造全链条成长支持平台,让专业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发挥更大效益。在师资队伍上,整合退休老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热心党员群众、网格员等资源,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运营;在服务内容上,设置课业辅导、思想品德、安全健康、艺术审美、合作创造等5大类常规课程;在实践拓展上,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品牌,将课堂延伸至毛主席路居馆、气象站等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与此同时,深化“校社协同”模式,联动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暖童心”系列活动,让暑托班从“空间提供”升级为“学用共建”,今年已服务儿童200余人次。
从老年食堂的温馨日常,到儿童之家的欢乐场景,岢岚县在关爱“一老一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一桩桩实事勾勒出“老有颐养、幼有优育”的美好图景。这份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实践,既是对“一老一小”的温情回应,更是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张媛媛)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