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河曲:以村级“小阵地”激活基层“大治理”
2025年08月13日 10时36分   忻州日报

“现在的村委会是门常开、人常在。”“办事方便多了,随到随办。”“这就叫小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在河曲县刘家塔镇万斛村,“村委好办事”已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实在变化。这一转变源于河曲县开展的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工作,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服务流程精细化、队伍管理规范化的“三化联动”,实现了以村级“小阵地”激活基层“大治理”。如今,像唐家会村、万斛村这样“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的村级服务新气象,正在全县乡村蔚然成风。

阵地升级:从“办公场所”到“服务枢纽”

“为村民办好事,让村民好办事”,西口镇坪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服务承诺豁然醒目。大厅内,医保、低保、户籍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耐心解答群众咨询。

然而,在此之前,这里还是时常“铁将军把门”的老旧村部。这一让群众拍手叫好的变化,正是源自河曲县开展的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工作。

在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工作中,河曲县以“功能集成、服务聚合、治理融合”为目标,按照“四要素四体系”融促机制,整合责任、队伍、阵地、机制四大核心要素,重点实施硬件提质、标识精简、智慧赋能等“三大工程”,不仅推动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提档升级,让村级阵地回归服务本质,而且通过在全县推广“智慧医保村村通”设备,畅通“线上接单、线下办理、全程跟踪”全流程,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服务增效: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

“以前办低保要跑三四趟,现在村干部直接上门,填表格、交材料,方便得多了。”巡镇镇河南村低保户李大姐切身感受到了村干部作风的转变。

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开展以来,河曲县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导向,通过资源下沉、多元服务等举措,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河曲县按照人口数量分档增加1372.5万元村级运转经费,确保各村有充足资金开展工作,并下放宅基地审批、高龄补贴等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到村级办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此外,依托村级阵地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治理提效:从“各自为政”到“共建共享”

在河曲县鹿固乡祁家也村,“爱心超市”的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生态。超市墙上张贴的评分细则清晰明了:“房前屋后四堆整齐5分、庭院内外洁净无杂物5分、院落整洁美观5分……”这套积分管理体系自运行以来,已吸引8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每月“星级文明户”评选后,总能看到村民手持积分卡,在超市精心挑选所需的生活用品。

规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质效开展以来,河曲县以村级阵地为平台,通过网格治理精细化和积分管理激活化,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县各村实施精准网格划分,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依托“双联双包”工作法,明确乡镇干部“包村包网联户”、村干部“包网联户”责任,推动干部每周常态化下沉指导,直面问题、现场解决,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通过“网格化+积分制”的深度融合,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村级事务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治理动能,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绘就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从“门难进、脸难看”到“门常开、事常办”,从“干部说了算”到“群众一起干”,河曲县以村级组织运转质效提升为支点,撬动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的深刻变革,绘就了一幅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河曲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