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原平市同川镇磨湾村:

化解矛盾暖民心 土地开发得实惠

2025年06月28日 11时04分   忻州日报

磨湾村野富沟土地项目整治后面貌一新。本报记者刘纪森摄

6月24日下午,记者赶赴原平市同川镇磨湾村。站在该村西坡野富沟山梁上,一眼望去,只见平整的耕地环绕沟底,梯田齐整,庄稼长势良好,而坡梁上的枣树林因品种单一、市场价格低迷,大多疏于管理、挂果稀疏。“枣价低,打理成本高,不少枣树林成了‘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晋贤坦言。

此前,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接到该村村民举报,称大量果园(枣树林)被该村村干部偷砍私伐,导致水土流失、淤泥堆积,破坏生态环境。

5月31日接到案件转办后,原平市同川镇政府迅速行动,联合原平市自然资源局连续两天对该村进行实地入户调查走访,并发放调查问卷31份。走访中了解到,31户村民大部分知晓土地及树木补偿办法,知道造地项目需要对原土地上的树木进行清理,大部分村民认为不存在因造地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淤泥堆积等破坏生态的现象,也不存在村干部偷砍私伐的情况。

记者从同川镇政府工作人员翻开的调查问卷册里看到,该村31份调查问卷后均附有工作人员入户的照片,其中一项“本村目前是否存在因造地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淤泥堆积等破坏生态现象?”栏内均填写为“否”;另一项“是否对您进行过补偿?”栏内均填写为“是”。“当时造地项目实施前,就根据村民意愿制定了相应的补偿办法,规划内一株成年(10公分以上)枣树,补偿一分耕地,补偿最多的村民近一亩。”原平市自然资源局地政办主任张计青回忆说。

为此,原平市自然资源局、同川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地核查,现场梯田平整且未撂荒,田间道路通达,现场未发现水毁、淤泥堆积或生态被破坏痕迹,无证据表明土地开发项目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同川镇党委书记贾荔介绍:“在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期间,同川镇第一时间对标对表、统一思想,以边督边改作为生态自查大起底、环境毛病大诊治、服务群众大练兵的良好契机和有效抓手。镇村两级采取防范巡查等措施,坚决防范和杜绝偷砍私伐现象发生,确保沟梁地头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

“造地项目利在农业、功在千秋,咱老百姓一直心心念念想把品种落后的枣树坡(果园)改造成耕地,如今国家给咱实现了,大家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利益,国家的土地政策就是好。村民们都认为党和政府的造地项目给了大家实惠。”该村一合作社负责人李飞乐呵呵地说。

贾荔表示,将进一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沟通,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巡查力度,最大限度把民生实事做细做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成效。

(责任编辑:蔡文斌)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