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州风华》
雁门关的云 在风中流浪
烽火台夕阳 烫红了砖墙
杨家将的枪 挑破千年霜
边靖楼月光 把史诗照亮
滹沱河水淌 稻花轻轻晃
阿育王塔影 说着旧时光
黄酒十里香 醉了金秋妆
赵杲观的红叶 写满诗行
雁门古道的风 还在耳边响
绣娘的针脚 连着星河长
代州
一城风骨在血脉里流
武庙钟声敲 英雄不朽
代州
万里山河为你展歌喉
长城是琴弦 弹奏这乡愁
新城古韵在交响
挠阁扭出春的浪
看那朝阳正升起
照亮代州新模样
代州风华
天下共赏
此心安处是故乡
是故乡
在晋北高原的晨光中,代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画卷。滹沱河的水波里荡漾着三千年文明的倒影,边靖楼的飞檐上停驻着金戈铁马的记忆。这座被雁门关守护的古城,既有着边塞的雄浑气魄,又蕴藏着文化的细腻肌理。当现代文明的阳光穿透古城墙的缝隙,代县正以独特的姿态,编织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锦绣篇章。
▼
赵杲观朝圆洞
漫步代县古城,时光仿佛被赋予了质感。阿育王塔的十三相轮金顶在蓝天下划出优美的弧线,每一道阴影都在诉说佛教东传的故事;文庙大成殿前的古槐伸展着苍劲的枝干,树皮上的纹路还记载着古代士子的琅琅书声。钟楼与鼓楼遥遥相望,曾经为戍边将士报时的钟鼓声虽已远去,但建筑本身依然保持着时间的韵律。这些古迹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活着的记忆,是代县人日常生活的背景。清晨,老人们在古树下打着太极拳;傍晚,孩子们在古城墙边追逐嬉戏。历史在这里不是教科书里的名词,而是呼吸间的气息,是街巷里的回响。
▼
白人岩
代县的美,在于它刚柔并济的气质。雁门关的城墙如铁,见证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勇气,镌刻着杨家将满门忠烈的热血传奇;滹沱河的水似绸,滋养着两岸的稻花飘香,倒映着阿育王塔的玲珑倩影。这种双重性格也体现在代县人的精神世界里——既有边塞子民的豪爽豁达,又有文化名城的儒雅内敛。在代县的集市上,手工艺人专注地雕琢着石头的灵魂;在乡间的院落里,剪纸艺人手中的剪刀舞动出生活的诗意。这些传统技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代县人审美情趣的生动表达。
▼
雁门关
当代县的晨曦照亮古城墙上的砖石,这座城市的未来也正逐渐清晰。当地人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迎接着时代的变化:古城保护与民生改善并重,传统院落被赋予民宿、书店、文创空间等新功能;非遗技艺走进校园和社区,年轻一代在学习中建立起文化认同;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青山绿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在代县,我们看不到传统与现代的尖锐对立,而是发现了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转型智慧——如同滹沱河水,既保持着与源头的联系,又不断奔向新的流域。
借着无人机的视角俯看,代县的轮廓在夕阳中格外清晰。古城墙内,青砖灰瓦的院落安详如初;新城区域,现代化的设施便利着居民生活。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正是代县最动人的当代图景。在这里,历史不是负担而是财富,传统不是枷锁而是翅膀。代县正在告诉世人,一座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它保存了多完整的古建筑,更在于它如何让这些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成为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
杨忠武祠
代县的希望,正如同春日里滹沱河畔的新绿,既扎根于深厚的土壤,又向着阳光生长。当夜幕降临,古城墙上的灯光温柔亮起,既照亮了斑驳的砖石,也映照着行人微笑的面庞。这灯光,是代县向未来发出的邀请——来这里感受时间的厚度,来这里见证新旧的交融,来这里发现中国城镇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在快速变迁的时代里,代县保持着自身的节奏与气质,如同一首平仄得当的边塞诗,既有历史的回响,又有未来的韵脚。
▼
代县湿地公园
《铁色雁门》
(长篇)
(序章)
当晨曦的刻刀剖开雁门关的轮廓
我看见群山脊背上未愈的箭伤
正在渗出一千三百年的晨光
这是代县——
用战火淬炼的青铜编钟
悬挂在晋北的屋檐下
每个孔洞都在风中
吹奏不同朝代的乡愁
(一)
我站在隘口抚摸风的“甲骨文”
指间传来卫青铁骑的马蹄律动
李牧的箭矢曾在此练习几何学
金戈的抛物线切开漫天的云
城墙上旌旗招展
与歪脖松的阴影里
蹲着未缴械的秦时月光
而我的登山鞋底
正粘着明代戍卒咳出的
带血丝的雪
(二)
考古探方里未锈的鸣镝
突然在毛刷下翻身
划破实习生橡胶手套
陶罐吐出的莜麦粒
正在重组戍卒最后的家书:
"代州的黄酒,
比长安的月光更易醉人。"
月光在汉简上重新分配
李白的霜与霍去病的箭囊
(三)
文庙斗拱卡住的盛唐
正从瓦当兽口滴落
那些用狼毫蘸烽火
写奏折的县令
把自己蜷成县志里
褪色的蝇头小楷
暴雨冲刷鸱吻时
我接住一滴——
竟是咸的
(四)
阿育王塔的铜铃
把梵唱翻译成边塞诗的韵脚
牧羊人的鞭梢
惊起柏树上囤积的箭啸
翩然而归的候鸟
在天空写下
比匈奴更潦草的
到此一游
(五)
滹沱河把烽燧
泡成褐色的茶砖
鼓楼卯榫的叹息
比GPS更精确地
标定乡愁的坐标
小学生在墙上的临摹作画
正在长出
比北魏更古老的根系
(六)
我收集所有坠落的箭簇
将它们铸成钢笔
现在它沉重如碑
又轻盈似羽
每一次吸墨
都是千年的烽烟在沉淀
每一次书写
都是历史在借我的手
重新排列那些
被史官打乱的标点
(终章)
当代县的夜晚
将星光编成金线
温柔地绣补古城墙的年轮
我听见大地深处
铁矿脉正轻轻哼唱着
要把亿万年的星光
锻造成未来的脊梁
当晨光初现
雁门关的积雪
忽然化作千万面小镜子
把朝阳折成七彩的虹桥——
每一道光芒里
都跃动着青铜器初见天日时
那份掩不住的惊喜与荣光
古老的城墙正披上新装
历史与明天在此相视而笑
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故人
在晨光中交换着
生生不息的希望
本篇文字均由AI生成
总策划:薄小伟、王文君
统筹:聂艳英
整理:郝永峰
AI技术:申健
设计:赵菁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