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探索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河曲样本”
2024年07月08日 09时32分   山西日报

①《打蓝靛》参加2021由国家文旅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

②2022年,《打金钱》参加央视CCTV11《一鸣惊人》栏目演出。

③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青年演员邬光、王佳参加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马来西亚专题推荐会。

④群舞《挂红灯》获忻州市第十二届“梨花奖”舞台艺术大赛一等奖。

⑤《黄河扳船汉》参加2023由国家文旅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

2023年6月2日,传统二人台小戏《卖菜》参加参加CCTV-11《一鸣惊人》栏目演出。

近年来,河曲县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力度,推动非遗工作焕发新活力——举办了中国民歌山西邀请赛,民歌《红红火火二人台》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唱响北京中山音乐堂;《打金钱》等二人台经典剧目先后8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民歌《打蓝靛》荣获中国文联“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河曲三次被国家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为“中国北方民歌之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中共河曲县委、河曲县人民政府印发一号文件《关于支持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动河曲民歌、二人台与现代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相融相通,形成保护传承见人见事见生活的良好局面,让河曲民歌、二人台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提升全县人民文化素养、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3月29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刮过一阵“中国风”。来自晋陕蒙三省交界的河曲艺人邬光和王佳在登台前做了最后一次调整,随后,高亢嘹亮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五哥放羊》《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响彻整个演出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河曲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明代旧志就以“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描述了当时民歌普及的盛况。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河曲深入实施非遗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新路径、新思路、新机制,引导非遗聚集发展,激活青年传承力量,探索非遗市场化,让非遗“明珠”焕发出时代新光彩。

大处着眼 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

歌自黄河来,曲因黄土生。民歌、二人台作为河曲县土生土长的草根艺术,在社会的变迁中,不仅实现了由民间传唱向舞台表演的嬗变,也使河曲县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如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河曲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推动河曲民歌、二人台与现代生产生活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相融相通,形成保护传承见人见事见生活的良好局面,让河曲民歌、二人台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提升全县人民文化素养、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今年年初,河曲县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

在这份新修订的4000余字的实施意见的背后,河曲县组织专班多次认真调研,开展专题协商,数易其稿,列出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对构建工作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政策支持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提质扩面机制,以及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夯实了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发展的“四梁八柱”。

将民歌、二人台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列为“一号文件”,重要性不言而喻,足见河曲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站位和决心。

——尽力而为,让演艺人才的价值在河曲得到全面彰显;

——统筹推进,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支持合力;

——交流互鉴,吸收借鉴各地优秀成果,不断提升自身创作、演艺水平;

——务求实效,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实施意见的出台,让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有章可循的同时,也让从业者们更有底气。“‘一号文件’让民歌、二人台的从业人员更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也提升了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推动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更好传承、保护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团长王掌良深有感触。

小处着手 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守护好文化根脉

“民歌、二人台是我们河曲人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精髓,传承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同,点滴的呈现都源于‘守艺人’的热爱。”这些年,每一次培训活动中,非遗传承人任俊文总会提及河曲民歌、二人台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意义。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

非遗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中,河曲县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

在河曲县内设立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人工作室各一个,工作室实行传承人领衔制。每年每个工作室扶持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人才队伍建设上,河曲县组成享受河曲民歌、二人台保护传承发展津贴人员评选工作小组,逐年根据人才资源状况,公开公正择优评选一定数量的享受河曲民歌、二人台保护传承发展津贴人员。津贴发放标准为一类每月6500元,二类每月6000元,三类每月5500元。

此外,选派河曲民歌、二人台演艺人员“走出去”参加市级及以上举办的戏曲导演、表演、乐器演奏、音乐创作、剧本文学创作、舞台美术、非遗保护传承管理、演艺经纪人等培训班和专修班学习深造。同时,把国家、省、市级河曲民歌、二人台传承人和文化艺术专家“请进来”,对各个层面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辅导。一“走”一“进”,夯实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家底”。

后备人才培育上,河曲的做法是让河曲民歌、二人台进学校进课堂。以学校为单位,以年级为单元,设立河曲民歌、二人台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对河曲民歌、二人台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掌握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的表演、演唱、演奏基础技能。县职教中心每年都要录取具有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表演、演唱、演奏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专业技能教育,使其达到中等艺术专业水平。

今年61岁的杜全居就是走进学校传授民歌艺术的“播种人”。这位14岁学艺、16岁就登台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每次走进学校,满眼都是曾经的自己。声乐、技巧、唱腔、表演,在课堂上,他倾囊相授。近10年来,杜全居教授的孩子多达上千人,其中不少人也走上了专业表演的道路,成为新时代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者。

实处着力 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持释放文化活力

1月10日,“文化保利·润泽乡村”新春公益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河曲民歌赢得阵阵掌声,名动京师。

2月27日,“唱响黄河再望西口”河曲民歌、二人台专场优秀节目展演在忻州大剧院盛大举行,18个经典曲目震撼上演,扣人心弦。

3月28日至4月6日,忻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亮相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新加坡等地,河曲民歌二人台精彩呈现、惊艳四座。

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3个月3场演出,从地方到首都,再到走出国门,河曲民歌、二人台大放异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

河曲县以规范性文件方式,探索建立扶持长效机制,通过加强非遗扶持关键环节制度设计,夯实保护基础,为非遗发展提供政策护航。

在2024年一号文件里,河曲县明确设立专项基金,由政府投入或以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河曲民歌、二人台保护传承和发展专项基金,为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特别是,河曲县聚焦演出市场,从做大做强演出主体发力,开展专项扶持。县财政每年列入预算100万元,作为扶持河曲民歌、二人台演艺团体的专项经费。重点演艺团体每年择优扶持一个,给予经费70万元,一般演艺团体每年择优扶持两个,每个给予经费15万元。

除拿出“真金白银”外,河曲县在做大赛事“蛋糕”上做文章。

——牵头承办赛事,每年举办一次“海红花杯”河曲民歌、二人台大赛,吸引更多热爱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人才和爱好者参与,为选拔享受河曲民歌、二人台保护传承发展津贴人员做好人才储备,积极承办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赛事,营造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

——鼓励参与赛事,演艺团体在国家级赛事中获演出奖奖励10万元,在省级赛事中获演出奖奖励5万元,在市级赛事中获演出奖奖励3万元。个人和作品获得以上三个档次赛事三等奖以上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支持受邀演出,凡受邀请或受委托在省会及省会以上城市进行整场演出的河曲民歌、二人台演艺团体,每演出一场,给予2万元的奖励。

这些年,邬光就从各大赛事和舞台表演中收获了多项荣誉,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深有体会的他说,“‘一号文件’的发布,事关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既可激发演员们的创作热情,也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民歌、二人台的演出市场。”

立足乡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河曲民歌、二人台的舞台也在不断延伸。

这些年,河曲先后组织承办2023年中国民歌山西邀请赛,“保利河曲情·一起向未来”公益行,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活动暨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传承人研修培训班——结业说唱音乐会,“唱响黄河再望西口”河曲民歌、二人台专场节目展演,第四届“海红花”奖民歌、二人台大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

河曲民歌、二人台演出,不仅唱响了北京中山音乐堂、“2023中国原生态民歌节”等国家级演出舞台,而且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阿联酋、希腊等国家大放异彩。今年,河曲县还力邀著名导演郎昆打造大型非遗题材音乐剧《大河长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作品,将在10月份上演。

因歌而名,因曲而兴。今年,河曲正向着再次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创建省级文化生态区发起冲击。

发端于民间、流行于乡土、盛行于舞台。隔着数百年的时光,在2024年“一号文件”的推动下,河曲民歌、二人台将不仅再现“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盛况,还将承载着时代的荣耀,且歌且行。

本版文字:利强 郝永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