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频道>>振兴乡村>>正文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公布
负面清单 让央企敢投不乱投(经济聚焦)
2017年01月19日 11时33分   人民网

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设定投资收益底线

管投向之外,还要管程序。此次出台的两个《办法》,对企业投资程序规范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一是通过制度来规范程序,企业要从决策程序、管理流程、风险管控、责任追究等10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投资管理制度,明确程序。二是完善信息系统加强过程管控,央企所有投资项目都要登记在册,实现对投资活动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三是强化责任追究。

在管风险方面,今后将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加强投资全过程检查评价。“投资全周期包括很多环节,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失败。”黄丹华说。国资委将中央企业的投资监管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管理要求中央企业制定完善投资管理制度,编制投资计划报国资委备案;事中管理强调国资委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要求中央企业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分析与再决策;事后管理规定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都要进行投资项目后评价,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

央企投资,既要防流失实现“保值”,也要追求回报争取“增值”。今后,在管回报方面,将设定投资收益底线,制定及时止损退出机制,提高投资收益。

境外投资监管更严格,原则上不得从事非主业投资

近年来,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展显著,业务分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规模超过5万亿人民币。央企境外投资如何监管?黄丹华表示,境外投资要求更为严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更加强调聚焦主业。原则上央企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确需开展非主业投资的,应报国资委同意后采取与具有相关主业优势的中央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优势互补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无序竞争。

其二,更加强调境外风险防控。考虑到境外投资风险高发的特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了更为严格、具体的要求。比如,在股权结构上要求境外投资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入股,防范风险;对境外特别重大投资项目,要在项目决策前委托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咨询机构开展专项风险评估;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商业保险机制,减少风险发生时所带来的损失等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尽可能减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分散投资损失。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9日 10 版)

(责任编辑:司丽琼)

上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