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民生>>正文
二十年后,王利廷再画真炕围
2019年03月03日 11时3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致力传承

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他深深地领悟到,与其说对炕围画的传承需要的是过硬的技艺,不如说需要的是大国工匠应有的气质——沉着坚持、精益求精的心性!

2016年,由王利廷牵头成立了“崞阳古城炕围画艺术研究会”,把方圆数十几里的炕围画老艺人汇聚在了一起,其中有他的恩师黄建都,有下合河村的苏鹤章,有上合河村的胡向民等,大家集思广益,愿为振兴原平炕围画奉献微薄之力。

王利廷在崞阳古城炕围画艺术研究会的内部座谈中,不止一次地谈到: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美术,不仅具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还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价值。首先,炕围画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原平炕围画的根本主题。其次,炕围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人性化的、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工笔细描、水墨重彩等,在色彩上表现为独有的协调、艳丽。再次,炕围画是手工的,这一点很重要。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手工艺术处处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制作是没有的。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了。他激动地说,炕围画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炕围画不再是理想主义的、情感化的,不再拥有浪漫而炽烈的审美形态和一定的地域个性,不再是手工的,那么,炕围画的民间美术特征就被毁了。

前年,原平电视台对王利廷有过一个专访,面对炕围画的末路,王利廷说出了五个愿望。第一,保护现存的炕围画作品,教育和发动群众不要轻易毁掉自己家中的炕围画,特别是残存的精品炕围画更要加强保护。第二,奖掖炕围画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保护这些散落于民间的传承人事关重大。希望政府为他们的创作活动开放绿灯。第三,建立炕围画博物馆。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炕围画博物馆,把历史的印记留在原地,把原平这块土地上的文化精华保留下来。第四,努力拓展炕围画创作空间。文化宣传部门要在某些特定区域,专门绘制炕围画,比如乡村旅游客栈、城市主题酒店、农家乐景点等,有意识地引导人们恢复炕围画在农村居室的地位。第五,大力培养绘画人才。炕围画工匠要趁着自己依然年富力强的时候,在继续钻研绘画技艺的同时,招收徒弟,教他们绘制炕围画,把这一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在凯雯主题酒店后院的小二楼包间里,王利廷正在神情专注地绘画,那色彩艳丽、雍容华贵的牡丹盛开在洁白的墙壁上,使这个依然十分简陋的房间熠熠生辉。利廷的三个徒弟正在根据他的安排,各自小心翼翼地绘制花边。

几名前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小学生在一旁好奇地发问:

“是直接往墙上画吗?”

“不能。得先打底。不过这是已经打好的。打底有讲究,很麻烦。”

“用什么打?”

“黄土细筛,用浆糊调匀。浆糊要熬上三五次,黏性适中了,再沾粉连纸,刷立德粉。”

“粉连纸上画就可以了?”

“还不行。要上明矾水,防止白纸被洇塌影响炕围画寿命。”

“这尺子好,比比划划。”

“这叫爬尺,只有画匠才用。看,下面有两个腿,既能保证画直,同时不会触掉颜色。”

说话间,他的边角点墨也完成了,原先感觉平平的蟋蟀窝瞬间有了立体感、层次感,疏密有致。

王利廷和大家说,炕围画是我们原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原平人不仅应该以此为荣,而且要努力擦亮家乡的这个文化名片。

这句话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卢相汀)

上一页 [1 2]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