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荔)连日来,山西日报社展区别出心裁的设计成为文博会上引人注目的焦点。传统墨香与数字科技在此交融,展现出党媒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之道。
步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以《山西日报》创刊号为主题的艺术装置。泛黄的报纸版面上,1949年发出的时代强音透过沧桑纸墨依然清晰可辨。两侧展柜中,整齐陈列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山西日报原版报纸,记录着三晋大地的时代变迁。
“我们特别设计了‘时光阅览’系统,观众触摸屏幕即可查阅任何日期的历史报纸。”展区负责人介绍道。这套数字化报库系统背后,是山西日报历时3年完成的全部版面数字化工程,近3万个版面的历史资料尽在其中。
科技赋能传统媒体的创新实践成为展区另一亮点。AR读报体验区前排起长队,观众通过手机扫描报纸图片,即可观看相关新闻的视频报道。现场演示中,一篇关于晋商文化的文字报道“变身”为立体可感的沉浸式影像,令人称奇。
“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创新的根基。”山西日报新媒体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推进‘报、网、端、微、屏’一体化发展,这次展示的AI新闻生成、大数据舆情分析等系统,都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探索。”
展区一侧的直播工作区内,记者正通过多个平台同步进行文博会现场报道。背后大屏实时跳动传播数据,展现着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加速度”。
许多老读者在展台前驻足感慨。“从我爷爷那代人就读山西日报,没想到老报纸能变得这么时髦!”太原市民张先生体验AR读报后赞叹道。
据悉,山西日报目前已构建起覆盖超3000万用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但报纸本身的内容深度和权威性依然是其核心竞争力。这种“传统内核+现代表达”的融合模式,正成为媒体转型的山西样本。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