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寒暑,步履不停;一腔赤诚,温暖四方。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揭晓之际,山西“95后”青年郭泽鹏荣登助人为乐类别榜单。他九年如一日扎根志愿服务沃土,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在点滴日常中倾情付出,用青春的热忱与坚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将“好人”二字书写得格外厚重而温暖。
1996年出生的郭泽鹏是山西星卫视传媒有限公司职工,他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2016年。彼时,刚满20岁的他,怀揣着用生活费购置的8张凉席和两箱方便面,毅然踏上前往江苏阜宁龙卷风灾区的长途大巴。在灾区,他连续一周协助转移500余名受灾群众。这段经历,点燃了他内心奉献的火种。
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县遭遇6.2级地震。郭泽鹏闻讯,没有丝毫迟疑,迅速组织两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带着专业的修鞋器械,星夜兼程奔赴灾区。凛冽寒风中,他们在帐篷间支起简易工作台,一双接一双地为受灾群众修补破损的鞋履,让灾民冻伤的脚重获温暖与保护;他们挥动工具,协助救援官兵加固抵御风雪的帐篷;他们肩扛手提,在物资分发点传递着八方汇聚的爱心。
郭泽鹏的志愿服务不只是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多年来,他一直牵挂着阳泉市高新区一位失明的老人。老人购药不便,他主动承担“专属陪诊员”的责任,每一次就医复查都全程陪护,还根据医嘱精心规划老人的饮食运动。桃林沟村独居的史大爷,也是郭泽鹏日常关怀的对象之一。他定期前往陪伴,下棋时故意输,逗老人开心。史大爷动情地说:“小郭像亲人一样贴心!”
作为阳泉市检察院的人民监督员,郭泽鹏精心自制普法手册,深入村庄走访宣传。看到农村独居老人常与冷饭为伴,他发起“周末厨房”暖心行动。每逢周末,他和家人亲手包制热气腾腾的包子、饺子,准时送到17户行动不便的老人手中。
郭泽鹏还是阳泉市文化产品(非遗)展示交易中心的志愿讲解员。在“阳泉娃娃看非遗”项目中,两年间,他接待数千名中小学生。讲解之余,他通过新媒体技术宣传非遗代表性项目,用镜头捕捉刻花瓷拉坯的韵律、砂器窑变的神奇,制作成精良的短视频,让深藏于黄土高原的古老技艺在网络云端焕发新生。
九载时光,郭泽鹏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数千小时。郭泽鹏常说:“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他如同一粒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三晋沃土深深扎根,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润物无声的付出,传递着温暖与幸福。
本报记者李炼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