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一千米处,分布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其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总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无存。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由僧人慧端等刊刻。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广武令赵郎奴等刊刻的造像及题记,以及唐先天二年(713)造像及题记。石窟主要为佛殿窟和禅窟,造像题材包括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
广武令赵郎奴摩崖造像位于滚落于半山处的巨型石灰岩侧面。在长约2.3米、高1.8米的壁面上共开凿10龛,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除主龛为帷帐龛外,余皆为圆拱龛和尖拱龛,内均雕坐佛一尊。主龛高0.6米,宽0.5米,龛内雕结跏趺坐佛一尊,龛外两侧各凿5个小龛,内雕菩萨立像及小坐佛共16尊,龛下雕供养人、比丘像16尊。造像左侧有北齐天保七年(556)题记。2007年6月6日,以“七岩山佛教遗存”之名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