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乐文庙
静乐文庙位于该县鹅城镇儒林街村东5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78.7米,南北宽60米,占地面积4722平方米。据清《静乐县志》记载,建于宋大观年间,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城内儒林街迁建于此,后代屡有重修。民国8年(1919年)至民国26年(1937年)曾被静乐县第一高小所占用,我党早期创始人之一高君宇、山西同盟会负责人吕调元等同志均在此就读。1938年,120师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将领在此召开各界抗日统一战线大会。
文庙中轴线现存大成殿及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东侧轴线明伦堂及其东西厢房(岑山书院)为清代建筑。2004年6月10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至今,静乐县政府逐步将原住居民迁走,并恢复了庙宇传统范围内的建筑。庙宇现存建筑有14座,西侧轴线上主要有大成殿、东西配殿、过殿、棂星门,东侧轴线上主要有明伦堂、养心斋、存心斋、名宦祠、启圣祠、儒门、敬一堂等。其中,大成殿及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明伦堂及其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院内存明、清重修碑3通,其他式样碑数十通,形状各异、丰富多彩。
静乐文庙基本保持了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文物建筑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院中保留的多通碑刻可以相互印证,寺院仍保持文庙教育活动场所的功能。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