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七大能级同步跃升>>正文
健康帮扶:让群众更有“医”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推动五寨中医药事业发展纪事
2023年10月17日 10时42分   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国梁

五寨县中所村卫生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帮扶建设的重点村级卫生室项目。图为村医李爱萍正在参加县中医院组织的每周一次的远程中医教学活动。 本报记者 王国梁摄

依托“生态之县”、“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支撑,近年来,五寨县中医药事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始终将定点帮扶五寨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增强做好定点帮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深化协作、接续奋斗,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助力五寨县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一项项扎实措施,一位位挂职干部,一笔笔勾勒出五寨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蓝图。

今天,我们从“健康帮扶”的视角,撷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近30年的帮扶实践中,与五寨县人民勠力同心,携手同行,情暖老区感人故事中的精彩瞬间,记录这些帮扶工作者闪光的足迹。

中医院:在创建“二甲”中成为健康帮扶行动排头兵

“‘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立足中医药‘独特的卫生资源’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开展健康帮扶工作,着力提高五寨县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我们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五寨县委书记刘志成感受颇深。

五寨县中医院成立于1989年,从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定点帮扶。多年来帮扶力度不断加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投资300万元在旧址上为五寨县中医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一幢;2008年投资80万元新建医技楼;2020年在新院区新建急诊大楼一幢……特别是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医院与五寨县中医院、人民医院签订了定点帮扶协议。县中医院发展的每一步都浓缩了“健康帮扶”的关键环节。

心中有爱,脚下有路。2017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派出两批联合医疗队来到五寨进行巡回义诊。“家门口来了北京的知名中医,快去看看。”早上刚6点,就有从周边村骑三轮车赶来县中医院排队的百姓。“这说明五寨县的百姓对优质中医资源的渴望很迫切。”帮扶专家们很快意识到。

“县中医院是为全县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保障的‘主阵地’。在实施健康帮扶行动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在多次调研中强调,要发挥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驻点帮扶作用,不断提升县中医院诊疗水平,这其中就包括创建‘二甲’医院的重点工作。”五寨县中医院院长张鑫说。

围绕创建“二甲”,建章立制成为当时中医院工作的重点。几年来,帮扶专家们俯下身子,为医院重新制定和规范现有规章制度超过100余项,涵盖党建、行政、医疗、护理、感染、财务、药事、设备等方面,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帮助下,投入“健康暖心工程”项目资金为五寨县中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配置齐全了彩超、心电图机等一大批基本医疗设备,更新信息管理系统,新建起远程会诊平台。

“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在创建‘二甲’医院后,截至2022年10月,我院全年门诊量较2018年增长57%,中医非药物疗法较2018年增长63.6%。伴随着坚实的脚步,五寨县中医院日渐成为晋西北地区中医药服务中心,吸引了很多周边县域患者前来就诊。”五寨县中医院分管医务副院长马新荣欣慰地介绍说。

为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高质量完成中医药健康帮扶任务,“强专科”“建专科”又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曾经,骨伤科疾病是困扰五寨百姓的常见病,县中医院虽开展了针灸等手法,但很多严重的骨伤科疾病,还需要当地百姓去省城进行适当的手术治疗。

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派出的帮扶专家到来后,2018年以来,他们接连与当地医生完成多项骨伤科首例手术,大大提升了五寨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名气,也被五寨县人民所信赖。“我父亲80岁了,前段时间脚踝受伤,不用往返6小时去省城看病了。”张先生说。

骨伤科强起来了,医院优势科室心血管专科、针灸理疗科、肛肠科、皮肤科等科室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受患者好评。2022年县中医院成立新科室——眼科,填补了医院发展历史上的空白,其组织开展的“五寨县眼健康光明行”活动,每台白内障手术可为贫困患者节约5000余元。

“中医药推广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2020年11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我院成功创建了二级甲等医院,奠定了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坚实基础。”张鑫在接受采访时说,“县中医院自建院以来,先后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及4家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投入力度更大,先后投入3859万元帮扶资金,从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中医院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彻底改变了中医院的面貌,大大提升了中医院整体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现在,中医院环境好了,住院条件改善了,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就诊的患者也多了起来,老百姓一说看病就说去中医院看哇,真正从‘输血变成了造血’。”

几年来,经过不断建设与发展,五寨县中医医院建筑面积发展到10305平方米、开放床位88张、在职职工12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2人,中级职称人员27人,医师38人,中医师28人)。临床科室发展到14个,医技科室10个,其中省中医优势专科2个,院内重点科室4个,建设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拥有先进中西医医疗设备108台件。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甲中医医院。

中医馆:中医药从业者向往的一座文化殿堂

五寨县中医医院在不断丰富内涵建设的同时,全县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也持续提升,到2018年,全县124个村卫生室全部建设完成,每个村卫生室都配备了中医适宜技术常用设备;到2019年,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平均使用面积107平方米。

“其实,建成卫生室、配齐设备相对容易,但村医专业水平的提升、达标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基层中医掌握‘简、便、验、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成了帮扶的重点任务。”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赴五寨县委挂职副书记高新君深有感触地表示。

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挥专家平台优势,先后在京举办五期“定点扶贫五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同时,县卫生健康局也针对县、乡、村三级医护人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中医专业技术培训。

“几乎每1至2周五寨县中医医院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就有一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现在,我刮痧、拔罐、浮针都练熟了,用药少,见效快,乡亲们很喜欢。”中所村村医李爱萍说。

“之前一名腰疼患者来看病时,连躺下都很困难,用艾灸治疗了7天之后,患者能躺着睡了,半个月后便能走路干活了,这都得益于我越来越拿手的中医技术。”右所村村医郝丽花说。

治疗的法子多了,钱却花得少了。五寨县域内就诊率逐步达到90%以上,中医药的推广让五寨百姓尝到了实在的“甜头”。

来自北京的全国知名中医医院的专家、博士生医生等的坐诊,极大地提升了五寨县中医医院的知名度和接诊率,在“传、帮、带”医学精神的指引下,五寨县中医医院正在成为晋西北地区中医药诊疗的标志性二甲医院,越来越多的周边县市群众,甚至不少陕西、内蒙古的患者前来就诊。

五寨,这一块充满红色革命故事的沃土,成为来自北京的全国知名中医医院、研究院所博士生、硕士生医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承接地,让他们接上了地气。

值得一提的是,五寨县中医医院创新性地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上迈出了第一步,率先在全国建起了县级“中医馆”。此举受到国家中医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予以了大力支持。

目前,五寨县中医医院中医馆,已成为省内外同行学习参观的重要基地,成为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向往的一座文化殿堂,成为当地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中医药文化的播种地。

中所村卫生室:全县中医治疗网格建设的缩影

秋日的一天,阳光下,瓷砖贴面、干净整洁的一排三间房子就是五寨县中所村村卫生室。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地处村中心位置的卫生室是中所村最漂亮的一幢房子。

推门而入,整洁有序,功能区齐全。引人注目的是各种中医炙疗器材、消毒液、炙疗罐、医用小推车、按摩床、治疗间……一应俱全。

电脑前,正在专心听讲的村医李爱萍,是群众心目中能治百病的“大咖”。李医生,卫校毕业,从业30多年,近几年多次赴北京参加中医药适宜诊疗专业培训。

她,热爱学习,心怀仁心,矢志乡村,久积医法,善治百病。在村民看来,李医生尤擅中医疗法,成为值得信任的“健康守护者”。

无论是听课学习、热情接诊,还是诊疗间的忙碌,每每看到李爱萍的身影,村民们“小病不出村”的那份信任感就油然而生。

中所村卫生室的建设与完善,就是五寨县乡村三级中医卫生保健网格建设的一个缩影。

吃水不忘打井人。村民们充满感激之情地表示,这一切都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健康帮扶行动”有关。

村民们记忆犹新。从2018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对五寨县中所村的对口帮扶工作。

占地100平方米,建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公共卫生室,并实现了“四室分离”的中所村卫生室,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卫生室由乡村医生负责运营管理,配有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同时拥有健康宣传书籍200余册,可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的基本医疗服务,辐射周边村民千余人。

为切实解决好空巢、高龄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当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还向中所村捐赠15万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已于2018年12月投入使用,分为日间休息室、图书阅览室、休闲娱乐室、健身康复室和餐厅,以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等。其日常运营管理由中所村委会副主任负责,养生保健、日常体检由村医负责,并可为服务对象建立档案。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后,初步形成以家庭赡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来人互助养老为基本模式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在村中接受养老服务的心理需求。

特别是,日间照料中心充分发挥医养结合优势,将养老服务和村卫生室提供的保健、医疗和康复服务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村里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