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提升网络素养从“不沉迷”开始
2023年07月29日 13时42分   山西新闻网

7月13日,一节别具一格的班会课被央媒转载,登上微博热搜。朱文洁老师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网络热词异常兴奋,跟风玩梗。为了正确地引导他们,朱老师上了一堂特别的小课。“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生动而准确的比喻启发学生们要有独立的思考,不要沉迷于网络亚文化。

Z世代出生即触网,成长深受互联网的塑造,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文化有着极强的接受能力。过早接触网络未必全是好事,网络烂梗毒害孩子在今年3月份已经引发过讨论。“鸡你太美”“你个老六” “栓Q” “芭比Q了”穿越网络,从鬼畜视频、网红主播、游戏圈子向线下生活侵蚀蔓延。网络流行语夸张诙谐,适度玩梗并无不可,但是,当网言网语取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之美又如何传承呢?小学正是语言表达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过度使用网络词语容易造成语言积累的匮乏、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退化。

沉迷网络,不分年龄,成年人尚且玩手机上瘾,更何况自制力薄弱的未成年人。最近,一项150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6.1%的人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37.3%的则经常会刷手机。占用受访者时间最多的3种方式分别为短视频分享平台(73.6%)、即时通讯应用(55.6%)、社交媒体(46.8%)。短平快的内容看似碎片化,在个性化推荐算法加持下,一不留神时间悄然而逝。机不离手、刷新不止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而保持专注却变得颇有难度。我们天天盯着热搜,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电子榨菜”当做正餐,相反,成年人一年读十本书便可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急需从手机和网络的“控制”中脱离出来,重获自由。

政企同心,共筑网络防火墙。网络沉迷问题一直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领域。日前,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推动相关立法尽快落地。6月21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细化举措护航暑假。各网络平台应当积极响应行动要求履行主体责任,全面排查产品服务,杜绝利用算法推送诱导未成年人沉迷,优化青少年模式和内容呈现方式,限流或屏蔽“少儿不宜”内容,丰富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供给。全社会努力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清朗网络空间。

家校联合,营造文明新风尚。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网络文明以网络素养为根基。学校作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与家庭双向奔赴才能在孩子心里种下网络文明的种子,助力他们自律自强驾驭网络。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大家约法三章,限定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把碎片化的时间聚少成多,用于亲子共读、对话沟通,拓展户外运动、艺术创作等兴趣爱好,逐步减少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共同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

即使网络洪流来势汹涌,愿更多人不跟风不盲从,做逆风飞翔的蝴蝶。(在盛夏等待)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