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秉承的为政之要、为民之道,于个人为立身之本,于国家则是成事之基。从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层面深入理解和把握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创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具有重大的意义。
深刻理解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理论逻辑
正确的政绩观主要是指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党的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体现。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包含三个核心命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这三个命题涉及到立场、原则、方法,对于这三个核心命题的回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点。
关于“为谁创造业绩”。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不同。《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则强调了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政党的宗旨和属性上来讲,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是我们对政绩观的根本立场。
关于“创造什么样的业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就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共产党人创造业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重要论述突出的就是“实”字,是我们对政绩观的根本要求。
关于“怎样创造业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前进力量,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政党。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创造业绩时要善于注重事物的普遍联系,强化系统思维,以全面的、系统的方法创造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这个重要论述强调了创造业绩的主体和方法问题,这是我们对正确政绩观实现途径的根本认识。
全面把握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党员干部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将正确政绩观作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才能将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才能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厚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时刻将党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并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心怀“国之大者”,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坚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本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扑下身子,接地气,听民情,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为民造福的点点滴滴中树立政绩。切忌为民服务“做虚功”“搞形式”。
拥有“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迎难而上、勇于担责。必须做到责任过硬,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做到作风过硬,密切联系群众,虚心接受人民监督,拒腐防变守好底线。坚决杜绝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行为。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新的使命要求我们有新的担当,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摒弃功利心、争做实干家,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李小华 作者系中共忻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