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偏关篇】山河关堡织锦绣 魅力偏关谱新篇
2022年11月11日 16时28分   忻州日报

党建引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偏关县积极探索“33313”工作路径,搭建“先锋行动、清廉偏关、平安偏关、民生偏关、文明偏关、兴旺偏关”六大功能平台,实施数字赋能六大板块,强力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数字赋能强党建。一是在云端课堂上借力。依托共产党员网、山西组工等平台,开设网上课堂,内容涵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市专项行动政策等。二是在组织生活上聚力。利用钉钉平台和“三晋先锋”,对党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督办考核。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虚拟党员活动室,内设电子读物、视频教程,流动党员在虚拟党员活动室学习打卡。三是在建章立制中蓄力。制定完善《疫情防控社区“九包一”、农村“七包一”包联制度》《村(社区)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四是在“三级阵地”上发力。创新“清化收”“233”工作模式,聘请省级咨询团队和市级律师团队,实施三级领导包保、专业化指导和重点工作日报“三个机制”。五是在基层治理中强能力。在全省率先探索成立“乡镇代理记账有限公司”并取得实效。创新农村集体“三资”财会体系建设。全市试点“党支部书记星级化评定”和“农村党员积分管理”任务圆满完成;积极推动128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落实;新招聘25名社区工作者已全部到岗。窑头乡陈家营村甜糯玉米生产基地经营性收入已达104万元。

——数字赋能清政风。在构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体系上下功夫,狠抓主体责任,强化理论学习,加强监督检查;在构建权力运行制约体系上下功夫,推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述职述廉”、“一把手”履职情况月报告等6项制度;在构建干部管理监督体系上下功夫,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在构建廉洁文化体系上下功夫,开展“一把手”带头讲廉政党课、廉洁文化“六进六上”等系列活动;在构建清廉单元创建体系上下功夫,统筹推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村居(社区)清廉单元建设。

——数字赋能优治理。“一张网”织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县域平安体系,持续延伸网格治理“末梢”。“一盘棋”打造基层治理新体系。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中。“一股绳”凝聚网格治理新动能。通过“小切口”行政综合执法、设立网格会客厅、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平台”实现网格事项数字化。以复兴苑小区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建设将人、地、事、物、组织基本信息和林田路井、河流沟壑等各类问题隐患、矛盾纠纷事件等重大事项全部汇集于大数据中心,智能分析比对,及时分流处置。

——数字赋能惠民生。依托民生山西,将“为民”宗旨转化为“惠民”的实际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民生事业,多角度、全方位汇总群众所需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以基层治理、医疗等“小切口”,一“屏”观之、一“网”管之、一“键”服务,切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诉求”。

——数字赋能兴文化。星级文明户引领乡风文明。103个行政村已完成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文明示范带动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惠民。非遗传承助推文创蓬勃发展。数字化为文物保护传承再添动能。通过VR技术将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进行线上展览。山西省新媒体学会年会暨“元宇宙+文旅”论坛在偏关县成功举办。

——数字赋能促发展。制定《偏关县“三绿”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实施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把偏关打造成晋西北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绿色有机助推农业提档升级。绿色新能源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依托偏关风、光、水、电、生物质等资源优势,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00万千瓦。提档升级老牛湾和水泉红门口两个4A级景区建设,形成“一核两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农旅融合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近年来,偏关县紧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紧扣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三绿”发展主线,大力推广“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新模式,着力把“乐游乾坤·农旅融合”体验园项目打造成绿色文旅的标志性项目、示范性基地、惠民性工程。

高站位布局,打造标志性项目。把体验园项目作为全县深度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破题之笔,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引进先进设计理念,按照“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整体思路高标准开发建设。项目依托休闲观光农业,坚持“文旅+”发展方向,以生态旅游和大众休闲娱乐为核心功能,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自然风光、民俗体验、田园观光、拓展运动等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农旅融合项目。

多点位发力,打造示范性基地。以体验园项目为载体,丰富充实项目建设内容,加快文旅消费转型升级,丰富文旅产业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有机化发展产业。总投资750万元,占地337.7亩,实施荒沟治理360余米、荒坡绿化3500平方米、农田整治80余亩,种植偏关特色有机农作物60余亩,新建以有机蔬菜为主的双层温室大棚3座、智能温室大棚1座,铺设节水灌溉设施120余亩。特色化推动文旅。引入植物迷宫、萌宠乐园、七彩滑道、花海骑行、沙地摩托等10个康养休闲项目,建设鱼菜共生系统及观光采摘设施大棚5座,总面积3500平方米;建设冷库1座,总库容406立方米;新建景观小品50个,打造花海景观40亩。高效化经营管理。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以乾坤湾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聘用本村及周边村民30人,注册成立了物业公司,主要负责全村民宿区、体验园等的物业管理。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创新农村资产管理,确保村级资产的保值增值。

全链条助农,打造惠民性工程。体验园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周边群众从事特色种养、劳务就业、庭院经济、民宿客栈、手工作坊、创业店铺等工作,预计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可增长8万元左右。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就业等多种渠道,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生态优先 蹚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曾经的偏关“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如今的偏关“山坡沟峁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层林叠翠、绿染山川。这是一代代偏关人前仆后继、不懈奋斗所结出的生态硕果。近年来,偏关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完善体系压责任、细化路径明方向、优化举措创特色、健全机制强落实,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8.6%,绿化率由80年代不足4%增加到现在的40%,森林覆盖率达到7.7%,多次被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县”,取得了治山增绿、涵水固沙的阶段性成效,走出了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偏关路径,谱写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全面领导,完善体系压责任。偏关县始终把国土绿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各级责任,凝聚各方合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属地负责、部门协同、乡村联动、滚动发展、全域覆盖”的森林草原资源开发保护长效机制,以“林长制”为抓手,划定林长责任区域,全面构建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和三级防火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明确2名县级总林长、8名县级林长、18名乡镇级(林场级)林长、170名村级林长,设置200余块林长制责任管理公示牌和1000余块管护责任牌,对1118名生态护林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施工单位3年责任期抚育管护制度,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坚持规划引导,细化路径明方向。立足县情实际,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发展规划,围绕“干石山区生态林增绿治本建屏障,丘陵区经济林增收富民建基地,通道、村庄、景点绿化美化成景观”的目标,提出“1233”林业工作思路,为全县造林绿化、生态建设指明方向、提供路径。即筑牢“一道屏障”:建设黄河沿线10万亩生态绿化带,形成新旧衔接、成片成林的生态防护屏障。打造“两条廊带”:在黄河、长城两条旅游公路打造一条集文旅融合、休闲康养、体育赛事、高端论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生态示范廊带;打造一条集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三绿”发展示范廊带。聚焦“三个结合”: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增绿与增效相结合、增绿与增景相结合。实现“三个统一”:通过以绿增景、用绿增产、靠绿增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绿色主导,优化举措创特色。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双提升”“双促进”的政策叠加机遇,遵循市场规律,坚持绿色打底、产业赋能,大力实施绿色小杂粮、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三绿”发展战略,实现绿化、彩化、财化同抓,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一是夯实绿色有机农业基础。把生态治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先后建设12万亩沙棘和2.5万亩仁用杏干果经济林基地,广泛吸纳脱贫户参与,依托46个造林专业合作社为本地提供21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3100余万元,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下了基础。全县共发展杂豆、谷子、糜黍、莜麦和荞麦等小杂粮29.6万亩,占到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6.2%。二是打造绿色新能源基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光互补产业,打造45万亩的柠条生物质能源基地,为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动能。全县共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2座、村级光伏电站60座、户级光伏电站6294座,总规模达9.2万千瓦;发展水电2处,总规模达150万千瓦,占全市的72.6%。三是构建绿色文旅发展格局。将生态治理与景观打造、文旅融合紧密结合,以“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为轴线,以关河口驿站、乾坤湾民宿、水泉红门口长城公园为依托,对全长113公里的黄河、长城两条旅游公路廊道及沿线村庄和景区节点进行园林绿化,新增人工造林4.38万亩,境内黄河和长城沿线区域内林草绿化率达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3%以上,呈现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建设黄河文化公园,打造旅游示范村4个,发展民居客栈42家,形成了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旅游的发展新格局,为发展绿色文旅产业夯实了基础。

坚持专业指导,健全机制强落实。坚持荒山绿化上规模、通道绿化出精品、村庄绿化显特色、环城绿化成景观、经济林业见成效,聚焦山水林田路、梁峁沟坡壑,统一规划,规模推进,专业指导,筑屏障、构体系、建基地,持续巩固提升造林绿化成果。一是规模化治理。坚持以科技兴林为主导,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相结合,按山系、流域统筹工程治理,组织专业团队整沟推进、连片实施,做到网带片点一体化,在境内黄河沿线实施“两湾一山”(即乾坤湾、老牛湾、紫金山)生态造林工程,完成12万亩连片绿化。二是创新性攻关。针对困难立地绿化施工的实际,应用山地水平阶、鱼鳞坑细致整地、容器苗上山栽植、地膜石片植穴覆盖等抗旱保墒技术;选用以樟子松、油松、侧柏、山杏等乡土树种进行搭配;采取乔灌花草结合、针阔树种混交、多模式交替为主的通道、景点绿化,确保一次栽植、一次成活成型成景。三是蹲点式指导。落实一线工作法,组建服务、技术团队,建立中标造林合作社、工程监理单位、甲方代表、林业局包项目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六级包抓负责制,全年全程开展服务;建立领导包队技术员蹲点指导制度,严把施工设计、细致整地、选苗用苗和栽植管护等环节,完善技术服务,确保成活成林。四是责任制管理。实行造林合作社奖惩淘汰机制,对造林质量高、组织运行规范、帮扶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激励,优先安排工程;对造林任务未能按期完成、造林质量不达标、脱贫社员劳务收入未达比例的给予惩戒,直至取消合作社造林资格。

文字:偏关县委办公室提供

摄影:偏关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