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走进美丽乡村 记录幸福片段
2022年10月12日 09时34分   山西晚报

编前语

春华秋实,春耕秋收,农民最喜是丰收。金秋时节,山西晚报记者在省内多地采访群众喜获丰收的场景。好政策带动下,基层党组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山西晚报记者选取了3个村,记录下乡亲满满的幸福感。

平顺县源头村 小小花椒映红致富路

10月8日,行走在希望的田野,处处是五彩斑斓的景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平顺县浊漳河沿岸大面积的花椒喜获丰收,漫山遍野都是红彤彤的花椒树,微风拂过,浓浓的椒香扑鼻而来。

“今年花椒产量不错,品质也没得说,趁着前几天天气晴好,全家人都来摘花椒,现在已经全部摘完。”石城镇源头村村民何晚芝说。源头村的房前屋后、沟沟岔岔、旮旯角落的花椒园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采摘人,欢声笑语中一派丰收忙碌的喜人景象。火红的花椒、火红的心情、火红的场面,成熟的花椒不仅给村民带来丰收的喜悦,也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何晚芝眼中,花椒可是她全家致富的“金果果”。前些年,何晚芝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生,生活一度拮据。无奈之下,她只好外出务工,如此一来,又无暇照顾家人。了解到何晚芝家的情况,镇、村两级干部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本乡花椒产业优势带领何晚芝走上致富路。“当时,镇包村干部和村干部都来做我的工作,让我专心经营花椒园,帮助我们一家人致富。”回想当年的情景,何晚芝感慨不已。今年开春,石城镇产业奖补核验工作人员给何晚芝仔细讲解了新的产业奖补政策。

得知自家今年新种的花椒比通过改良获得的补助资金要多,何晚芝特别开心。“当年新种植花椒等干果经济林的,给予300元/亩奖补,零星种植花椒树按50株折合为1亩计算。产业奖补政策对我们椒农来说是一种鼓励。”何晚芝说。

花椒是源头村的传统经济作物,但花椒树浑身是刺,有刺花椒基本全靠人工采摘,椒农采摘时容易扎手,采摘费用占花椒总售价的两三成,是花椒种植的最大支出。今年,何晚芝在省市县各级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决定在自家的花椒地里培育新品种无刺花椒。

“无刺花椒都是嫁接苗,通过嫁接无刺花椒接穗培育新品,椒农采摘的时候就不扎手了。”何晚芝介绍说。“我的花椒树不施化肥,而是浇红糖水,红糖水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花椒树养分。”如今,何晚芝的花椒树种植已经实现水肥一体化,乡、村两级干部还定期为她提供技术指导。一年下来,靠着种花椒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善“我们家有4亩花椒地,少说也能收入2万元左右。”何晚芝一边晾晒花椒,一边开心地说。

从花椒种植到精深加工,从片区示范到全面推广,从传统种植到品种改良,近年来,在独具特色的山地气候条件下,平顺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44万亩,年产量200万公斤,并开发出花椒芽菜、花椒油、花椒酱等50余种产品,年产值达到1.5亿元,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小花椒俨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幸福椒”。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刘婷婷 杨柳青

盂县椿树底村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吸睛又吸金

10月10日,坐落于牛道岭山下的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椿树底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蜿蜒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椿树底、长一铺、骆驼道三个远离“尘世”的小山村“串起”;道路两侧,呈阶梯状分布的河道里流水潺潺;依山势而建的黄墙灰瓦小院分外醒目;牛道岭山顶,云雾缭绕中群山若隐若现……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贫困小山村发生巨大变化

椿树底村是盂县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由椿树底、长一铺和骆驼道三个村合并而成。近年来,曾是阳泉市深度贫困村的椿树底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建,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光伏发电、核桃种植等产业持续为村民增收。村支“两委”还着力发展民宿、特色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通过乡村旅游“串”起村里的各项产业。

走进椿树底村,大幅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画面中,橙黄色的柿子、成排的柿子树、忙碌在果园的村民共同构成了一幅丰收图景。“这是我们‘柿柿如意’产业园的柿子元素之一。”椿树底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婷说。

今年,椿树底村着力打造“柿柿如意”产业园,计划种植50亩柿子树,重点发展以柿子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并在村里显眼位置绘制柿子主题文化墙,作为产业园的文化元素。正值收获季节,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头,吸引众多游人来此拍照“打卡”。

古朴宁静的小山村与山间的青松、绿柏相呼应,石阶上长着些许青苔,几个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正漫步在小村里,用相机记录眼前的美景。“吃上‘旅游饭’,脱贫之后我们的发展底气更足了。”椿树底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婷说。

村庄清洁百日攻坚有成效

不久前,阳泉市在全域范围内开展的村庄清洁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顺利收尾。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农村的垃圾杂物、污水废水、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等明显减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阳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攻坚行动中,突出交通干线、河道水域、城乡接合部、乡镇驻地中心村、旅游景点周边村等重点区域,聚焦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重点抓好清理生活垃圾杂物、清理生活污水废水、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整治道路及沿线环境“三清一改一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为力保专项行动实效,阳泉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督导组累计开展工作督查30余次,梳理各类问题60余个,完成问题整改59个。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贴乱画1.2万余处,拆除破旧裸露墙体1200余处,整理线缆“蜘蛛网”1500余处,清理村内垃圾14万吨;整治路面污水750处,消除村内黑臭水体300处,清理河道垃圾2.2万吨,整治工业污水偷排偷放5处,清除堰塞水体145处,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250户;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000吨,复垦农田1万余亩;清理交通沿线积存垃圾8.5万吨,拆除无实际用途、视觉污染设施1140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847处,整修坑洼路面、隔离带、绿化带4362处,交通沿线绿化美化20.8万平方米。全市363个行政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围,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一半以上;530个行政村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活动,449个行政村设立清洁积分制、红黑榜,610个行政村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

街道上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

65岁的村民梁学会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以前一些农家院周边长满杂草,房前屋后堆放了很多建筑和生活垃圾。今年村里按照市里的要求,开始对人居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各村民家门口摆放垃圾实行“门前三包”,每个星期五有专人负责集中清运。现在大家都养成了集中投放垃圾的好习惯,平时也很注意环境卫生。

正坐在门口的村民梁生存说,施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激励机制,谁家做得好有奖励。扶贫分红的时候会按这个标准实施扣款和奖励。

说起村庄清洁百日攻坚专项行带来巨大改变,59岁的村民韩素英感慨:“最大的改变就是出门可以随便坐,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俺们出门聊天也有个好心情!”

去年,椿树底村游客接待量近10万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近30万元,村民通过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未来,椿树底村将以全域旅游的新面貌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努力带动当地200余名村民增收就业,让这个小山村吸睛又“吸金”。

山西晚报记者 温丽芳

平遥县南西泉村 修好路栽上树 村庄颜值更高了

10月10日,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南西泉村的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整理、晾晒玉米……平遥岳壁乡南西泉村村民刘丕益承包的30多亩玉米地能够喜获丰收,得益于该村以“清化收”工作为突破口,解决了村里农田灌溉不便和春耕秋收“行路难”的问题。

南西泉村位于平遥古城南11公里处,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形为丘陵状,现有耕地4096亩,集体机动地480亩,集体建设用地22亩,集体“四荒地”350亩,村内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农业劳动力充足。

长期以来,南西泉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存在底子不清、制度不全、合同不细的问题,影响了集体增收,削弱了村“两委”权威。“清化收”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班长,会计任副班长,“两委”干部、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构建“书记统筹、会计核准、成员排查”的工作体系,确保清得彻底、化得稳妥、收得全面。

“过去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市场供需等限制,村内面临着产业发展受限、农民增收困难、发展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南西泉村党总支副书记赵雪梅介绍,为破解发展难题,村“两委”不等不靠,以“清化收”为突破口,补短板、强基础,增动力、添活力,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村民获得感奠定坚实基础。

南西泉村依托地理和水资源优势,利用村集体经营的5个供水井,每年向平遥碧水源自来水公司出售饮用水50万吨左右,集体经济收入约40万元;成功申报市委组织部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实施“南西泉村农资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投运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

赵金生曾是南西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境尤为困难,他的母亲年老且眼盲,妻子和女儿均是残疾者,长期以来家里吃不上自来水,生活用水都是依靠邻居帮忙挑水。“清化收”工作开展以来,南西泉村集体通过配置2眼新井、安装增压泵等举措,解决了家家户户生活用水问题。“现在村里给我们通上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水就来了,在家做饭干家务都方便了很多。”赵金生觉得“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南西泉村村民看到了村集体干实事的决心和行动,也积极为集体发展出谋划策,真正把集体的发展当成了自己家的事,躬身入局,为全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南西泉村不仅配置了两眼新井,还硬化村内道路近20公里、铺设地下水管网近19千米,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同时还整合环卫队伍,党员带头、村民参与,通过分片管理、责任到头,营造了“美丽环境人人爱,清洁卫生靠大家”的氛围。此外,该村在沿街主干道开展绿化提质行动,栽种近2700棵风景树,美丽乡村颜值更高。

“经过前期走访摸底,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的意愿强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赵雪梅介绍,南西泉村具备土地集中连片耕种的天然优势,下一步将通过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帮助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逐步迈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道路。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