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中国这十年>>正文
沃野阡陌 山乡巨变 三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年09月30日 08时29分   山西晚报

9月2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二场发布会,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方位推动我省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志杰介绍,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年来,山西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用大历史观认识三农,大情怀研究三农,大格局推动三农。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打赢了脱贫攻坚战,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和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谷丰登“米袋子”更足更满六畜兴旺“菜篮子”更丰更盛

山西作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王国”,名副其实,面积稳定在1270万亩,单产、总产均翻一番,在全国品类最全、品质最好。开展“土豆革命”,加工型马铃薯亩产6.5吨,是普通薯的4倍,小杂粮正在形成大产业、大食物,占据大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山西特色方案。

全省粮食年产量从261.8亿斤增加到去年的284.2亿斤。2020年是历史最高年,产量284.8亿斤,亩产突破600斤大关、增加72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超过400公斤,迈上新台阶。今年夏粮丰收,秋粮开始收获,总产、单产有望再上新水平。

畜牧业领跑现代农业,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4万吨、112万吨、135万吨,绝对增长都在50%以上。目前肉产量排名全国第17位,蛋奶产量均排第7位,排名大步前移。蔬菜产量从862万吨增加到976万吨,增长13%,单产排全国第7位,日光温室面积排全国第7位。挖掘夏秋冷凉优势,扩大冬季设施生产,南菜北种、智慧大棚、鱼菜共生迅速推广,百姓餐桌上大路菜、粗菜、毛菜越来越少,精细菜、时令菜越来越多,成为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优势区。

千家万户“钱袋子”更实更鼓万象更新“好日子”更顺更美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304亿元增加到2134亿元,增长63.6%。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42亿元增长到1286.9亿元,实现翻番。农民收入从7064元持续增长,增速连年跑赢全国、跑赢城镇居民、跑赢全省GDP,达到15308元,十年翻番。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5%,达到1166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收入比从3.2:1缩小到2.45:1,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从“六乱”整治到“路、水、暖、网、链、废、机、田、证、险”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十件实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村延伸、往户覆盖。易地扶贫搬迁47.2万人,新建1122个集中安置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大提高,更加整洁靓丽,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8.9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民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小汽车开进了农家院。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汽车、空调分别增长了2.2倍、1.9倍,农民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全部实现“两 不愁三保障”。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52元,年均增长11.4%;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166元增长到2020年的9729元,年均增长23.9%。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山西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了脱贫攻坚优秀答卷。

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4.28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通宽带;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万处,解决181.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实施贫困村提升项目3.3万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37万户、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7835所,新改建村卫生室13045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了可靠保障。累计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1122个,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47.2万人“挪穷窝”。长期困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相关 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摘录

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三农工作第一位的任务,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进入“十四五”过渡期以来,我省从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精准发力,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省级出台实施方案,市县制定实施细则,瞄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以实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促增收专项行动为抓手,落实好加大力度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四方面30条政策措施。产业帮扶围绕“特”“优”战略,培育带动帮扶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到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应贷尽贷,提高户贷率,今年新增投放50亿元以上,支持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推进农产品灾害险全覆盖,价格险基本覆盖。

以全省1122个集中安置区、36.2万搬迁脱贫人口为重点,以创建产业带动好、就业帮扶好、设施配套好、公共服务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为抓手,多渠道促进就业、大力度发展产业、全覆盖抓好配套、全方位加强管理、动态化监测帮扶,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

今年在全省铺开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点的示范突破引领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展开,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示范一个、带动一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树立示范、提供样板,倾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创的山西路径、山西模式。

问: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我省围绕“特”“优”战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将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进仁:今年,夏粮逆境夺丰收,秋粮长势良好,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将毫不动摇毫不放松抓好秋粮生产,分环节、分区域、分品种督促指导各地加强秋粮后期田管,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加强农机具调度和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时限、减程序、减材料、减费用,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家中办。顶格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精准落实主体倍增“48条”意见和“78条”措施,抓紧落实农业市场主体培育18条、龙头企业倍增10条和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一镇一策”推动专业镇建设取得实效。

聚焦粮菜果、猪牛羊等20类单品全产业链,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展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品牌形象,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培优晋粮、做强晋肉、叫响晋菜、提升晋果、振兴晋药、擦亮晋酿。

问:山西脱贫攻坚有哪些特色亮点?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中,山西深入落实精准方略,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政策机制保障,各方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脱贫攻坚的许多做法创出了山西特色,蹚出了成功路子。

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机制,广泛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平均每年带动52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以“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自然村为重点,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办法推进整村搬迁,全省累计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1122个,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大山,告别贫困,同步搬迁11万人,47.2万人彻底改变生存发展环境,实现生产有门路、生活有质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

特色农业扶贫实施“特”“优”战略,培育发展产业带贫主体,所有贫困村都建立起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技能“五有”机制,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光伏扶贫建设村级电站5479座、集中电站53座,总规模294.4万千瓦,带动9963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万元以上。

教育扶贫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对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政策,惠及贫困人口203.96万人次,住院综合保障比例接近9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连续五年提标,2020年全省平均达到5319元,惠及44.6万贫困人口,临时救助145.7万人次,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

问:我省已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十年间,我省农村改革有哪些亮点?乡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继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农村改厕等短板弱项,提质提效实施,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成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省确权承包土地5317.6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509.2万份,让农民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全省土地流转面积807.5万亩。

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任务,集体产权归属更加明晰,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全省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2.1亿亩,集体资产298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24.9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22.6万人。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亿元,所有行政村收入超过5万元。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空壳社”清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全省依法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9.7万个,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6.1万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8065个、示范家庭农场2593个。创新推进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和地方标准,年托管服务面积近3000万亩,服务小农户200多万户,走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山西路径。

山西晚报记者 许晶晶 实习生 王淑怡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