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祁县闫名村:“小红薯”成产业发展“大主角”
2021年12月06日 09时46分   山西晚报

“仅种植红薯一项,村集体一次性增收20余万元。”近日,看着村里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走对了,晋中市祁县古县镇闫名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武兴旺欣慰地说。

闫名村位于祁县古县镇西约7公里处,不靠山,不临水,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资产资源相对偏少,成为制约闫名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壁垒。为改变这种局面,村“两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克服重重困难,找穷根、想对策,聚合力、出实招,盘活村集体50亩闲置撂荒土地,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带领全村老百姓蹚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如何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壮大集体经济?”武兴旺一直在思考。他多次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围绕谋发展、促增收,征询集体经济发展建议。会上,武兴旺算了一笔账:闫名村50亩增减挂钩集体土地承包租赁费每年约为1万元;而集体经营种植红薯,最好时亩产可达8000斤,按每斤0.7元计算,50亩土地年收入就有28万元,除去5万元的开销,村集体可增收20万元以上。

一语惊醒梦中人。带动村集体致富增收,不能依靠租赁集体土地,重要的是要把手上握着的集体土地经营好。

思路有了,如何经营红薯种植基地?面对困难,群众担心经营不好,效益不高,开始产生疑虑甚至打起了“退堂鼓”。“集体经营种植红薯,不仅可以带动集体增收致富,还能解决一些闲散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全村增收致富探索一条新路。没人干,咱们‘两委’干部一起下田干,办法总比困难多。”武兴旺的一席话再次稳定了人心。

说干就干,村“两委”及村民群策群力,只用了3天时间,2台垄沟机挖沟、松土、起垄,30余人理沟、栽种、浇水,闫名村在50亩土地上栽种了15万株红薯苗。

今年6月,红薯苗生长旺盛,红薯地里的杂草也一天比一天高,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每天坚持6点起床,利用清晨时间除草、施肥,在大家的精心管理下,全村50亩红薯苗长势喜人。

11月1日,闫名村拉开了红薯秋收的序幕。每天30余名村民割苕藤、挖红薯,掀起了采收热潮。务工村民抡起锄头小心地挖下去,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呈现在人们眼前,有的红薯藤上竟然结有10多个红薯,掸泥巴、装口袋,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按照每亩栽3000株,平均每株2斤计算,亩产至少6000斤,按每斤0.8元计算,村集体种植的50亩红薯预计总收入24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迎来一个增长点。”武兴旺眯缝着眼说。

闫名村经营集体资产的做法给全村增收致富蹚出了“新路子”,也给广大农村地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闫名经验”,实现了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开拓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在谈到下一步发展时,武兴旺信心满满:“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并修建冷库延长储藏时间,争取与大型加工企业合作,发展粉条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高力刚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