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已进入尾声,农田秸秆的处理问题成了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
11月6日,在河曲县文笔镇南元村的玉米地里,农民们正在采收玉米并将秸秆收割打捆。村民们说,以前都是焚烧秸秆,现在大家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秸秆不再焚烧,而是要进行综合利用。
为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黑一块地”的工作目标,该县全面打响秸秆禁烧攻坚战,确保实现零着火点和秸秆高效综合利用。如今,秸秆“变废为宝”已经深入到河曲县各乡镇村民的心中。
不焚烧、零污染,空气更清新、土壤更肥沃……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好处在河曲县已充分显现。
“有很多农民家里进行规模化养羊,回收的秸秆用铡草机铡碎作为饲草。”农民张憨说,他家种了约10亩玉米,收割的玉米秸秆不够供应自己养殖的50只羊,还需要向其他种植玉米的农民回收十几亩秸秆。
据了解,位于河曲县焦尾城村的牧达草业加工合作社,每年可将县城周边多个乡镇散布于地头的秸秆收回后,经几个月的晾晒处理,然后粉碎加工成饲草,每捆40斤到50斤重,售价为5至6元,全部销到县内和县外各地农民畜牧养殖户手中。去年共加工粉碎约5000亩的秸秆。河滩奶牛公司每年向农民收购的青贮玉米秸秆和其他农作物秸秆6.3万余吨。这些秸秆的回收利用,减缓了农民再次耕种的阻力,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
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文笔镇白鹿泉村开始在示范田里尝试秸秆还田,对秸秆进行肥料化利用。秸秆被粉碎回到农田里,有利于改良土壤。
据悉,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还延伸了现代农业产业链,减少了大气污染,助力了乡村振兴。
当前,全县正在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持续发力,全力推进。 (窦占伟 苗 香)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