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0>>转型进行时>>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上)
2021年08月31日 09时37分   山西日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温暖的家

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建立的爱心驿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户外工作者,特别是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正在爱心驿站休息的美团外卖员张晞告诉记者:“我今天已经送了18单了。在这个爱心驿站,喝点水、吃点东西,等待送餐晚高峰的到来。”

像这样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全省共有200个。这些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多是依托原有工会爱心驿站、志愿者U站、景区游客中心等建成,拥有许多“老顾客”。太原市一位环卫工人说:“爱心驿站里有书、有微波炉、有药箱,卫生间也挺干净,非常温馨舒适。”小小的爱心驿站,使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据统计,全国3亿多职工中,有5900万是户外劳动者。他们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守护安全、提供便利。一座爱心驿站,就是这座城市对他们爱的回馈,是整个社会给予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丽珍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了各类爱心驿站1700多家。其中,省总工会建了350家爱心驿站,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了200家,还有共建共享的。各级工会都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有自建的、有共建的。比如,一些银行网点提供的共建共享爱心驿站,就是在服务大堂辟出一块地方,由银行职员来管理。

“表面上看,爱心驿站解决的是人民群众的一些小问题,但背后却反映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辉说,“从根本上看,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为了让爱心驿站长久运营下去,省财政支持每个站点2万元,省总工会配套资助2万元。韩丽珍表示,下一步准备从提质、扩面、增效三方面着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人流量大、户外劳动者集聚的地方,建更多爱心驿站,并且要使站点更合理、更科学、更便捷,把工会传统优势品牌工作——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下沉到爱心服务站点。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真情,将爱心驿站打造成户外劳动者温暖的港湾。

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完成1900个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我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由省级领导带头开展的“群众呼声调研”,共梳理出7个方面21类问题。11个市和综改区、省直74个单位,发现23类612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13项,省级四套班子和173个参学单位共列出重点项目清单2309项。比如,城市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就是列在清单中的一个重点民生项目。

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东安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覆盖范围东起建设路,西至新城街,南起迎泽大街,北至上马街,共涉及到29个小区,81栋居民楼,4325户居民,需改造建筑面积达34.6万平方米。现在,东安路48号院,楼体做了保温,楼顶做了防水,安装了空调格栅,装配了电动车充电桩。

山西大学家属区,拥有2205户居民。现在,老旧小区改造、节能环保改造、加装电梯三项工程同时开工,小区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完成了1900个老旧小区改造,约1800公里排水管网的雨污分离改造,一批老旧街巷也旧貌换新颜。今年,仅太原市就有700个老旧小区被列入了改造范围。

老旧小区建成年代较久,市政设施老化,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太原市住建局城市发展科科长韩冉介绍,他们首先要把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清单,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类组织实施。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依托街道社区深入群众,充分倾听群众意见,确定改造内容、制定改造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改造结束验收,都要邀请业主参与。总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

察民情、访民意,就是要把握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田辉说:“如何把握民心呢?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发现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也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离不开调查研究。我们要深入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学党史、践初心、兴老区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还要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省委部署开展了“学党史、践初心、兴老区”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山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配套政策。

6月26日,在太中银铁路上,一列翠绿色的列车由吕梁站驶出,结束了吕梁没有动车的历史。动车的开行不仅方便了吕梁群众,也为老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太中银铁路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事项之一。在解决老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上,省委将173个重大项目拟申请纳入国家“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在解决老区医疗条件薄弱问题上,省委将对50个革命老区和县级医院进行提标扩能。目前,已储备提标扩能项目105个、总投资约58亿元,并组建了2支医疗健康服务团队为21个老区所在县的英烈家属送去健康体检、医疗医药和康复辅具等生活服务。我省通过一系列“办实事”举措激发老区发展活力,增进老区人民福祉,解决老区人民的实际困难。

田辉建议:“为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在责任上充分压实。可以采取目标责任管理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同时还可以创新检查形式。例如,发挥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让他们进行第三方评估。此外,还可以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也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办事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进行网上公示,让更多老百姓能够参与到决策实施过程当中。”

从为户外劳动者建爱心驿站,到给城市居民改造老旧小区,再到“学党史、践初心、兴老区”,一系列贴心服务、务实举措、有效机制,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一项项民生福祉,随着这项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也将推动全省各项工作更加精准地对接服务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陈俊琦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