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转型进行时>>正文
铭记奋斗历程 汲取前进力量(中)
2021年08月04日 10时19分   山西日报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连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山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片展”线上线下观者如潮。一幅幅图片、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表、一块块展板,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百年奋斗的峥嵘岁月,集中展示了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全景式展现了三晋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

展览第三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展览第四部分“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山西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影像前,参观者驻足,沉思,感悟。

太钢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在党的领导下,山西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在展览第三部分中,有这样一幅照片:1952年9月太钢成功冶炼出新中国的第一炉不锈钢,工人们用这第一炉不锈钢制成宝塔,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第一炉不锈钢生产出来后,太钢人用这炉钢制作了一座高约20厘米、银光闪闪的不锈钢宝塔送往北京。”太钢博物园管理室主任丰耀宇回忆说,炼出第一炉不锈钢的工人师傅叫黄庆泰,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时冶炼条件很简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工人们凭着一股拼劲,冒着上千度的高温,克服重重困难,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山西按照国家计划,确定优先发展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在三晋大地上树立起崭新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156项重点工业项目,在山西落户16项,以这些骨干项目为核心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山西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

成功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一方面依靠技术突破,另一方面是共产党员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不锈钢是世界冶金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不锈钢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钢人对不锈钢事业始终矢志不渝,历经艰辛探索与奋斗,推动中国不锈钢产业奋力前行。”丰耀宇说。

“我们主要遵循以时间为主线,除了展现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外,还尽可能全方位地涵盖农业、交通、城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除了这些,我们还展现了镇压反革命、支援抗美援朝、完成新区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出党领导山西人民不懈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省委党史研究院专家杨东海介绍。

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

这一时期,还有一张照片非常引人注目:申纪兰和西沟初级社妇女一起学文化。

申纪兰所在的平顺县西沟村在太行山的山坳里,她年轻时,当地的妇女大多“围着锅台转”。1951年12月,西沟初级农业合作社成立,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1952年4月,西沟村春耕在即,社里却只有22个男劳动力,人手不够。申纪兰组织动员全村24名成年女性下地干活。针对当时合作社实行男女不同的工分制,申纪兰组织了男女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多次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在太行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率先实现。

1953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一文。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她出席的这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82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为人民劳动、为党工作就是申纪兰的使命。申纪兰的初心和使命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时刻站在人民中间,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开拓事业前途。”杨东海表示。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展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芳华的致敬,而这样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教育,必将帮助我们汲取前行力量,昂首阔步开创新的伟大事业。”参观者韩树林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申纪兰,心中有责、全力以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锡崖沟山崖上凿出幸福路

在第四部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有一组图片,记录了陵川县锡崖沟修路的故事。

锡崖沟地处大山深处,1962年秋天,时任陵川县委书记邢德勇骑马去探望村民,在山里转了一天也无法进入锡崖沟,回到县城后,他从紧缺的财政中拨出了3000元钱,用牛皮纸包好,用绳子吊着送到村民手里。牛皮纸上写着“修路”两个大字,锡崖沟老支书董怀跃手捧着钱,激动地满村跑,一路喊着:“共产党念着咱呢,念着咱呢!”

从此,锡崖沟村党支部率领群众向大山宣战,在头上壁立千仞、脚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上凿石开路。1982年,凭着不服输的“杠劲”,锡崖沟请来工程师,确定了沿王莽岭山壁“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筑路方案,男女老少齐上阵,只为修出一条出山路。即将完工时,老支书在一次爆破中牺牲了。1991年6月,锡崖沟祖祖辈辈翘首以盼的路终于打通。

“当初修路就是为了把路打通,解决我们锡崖沟村祖祖辈辈走不出大山的窘境,现在我们把锡崖沟挂壁公路维护好、保护好,就是为了让更多游客走进锡崖沟村,游客进来了,老百姓的腰包就鼓起来了。”锡崖沟村党支部书记杨阳说,近60年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锡崖沟挂壁公路是人工修筑的工程量最大、耗时最长的挂壁公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真实写照,这个伟大的成就是三晋儿女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承载着光荣与梦想,蕴含着责任与激励,是我们后人前行的力量。”省委党史研究院专家杨海明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图片留存的锡崖沟人凌空作业的催泪瞬间和全村群众欢庆通车的幸福时刻,这些画面带给他直击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靠着这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杨海明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展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更深的领悟。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杨文俊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