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防汛工作开展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落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防汛责任制为抓手,以自查排查整改汛期隐患为突破口,抓早、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安全度汛。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5月10日,市防指印发文件,明确了市防指成员单位防汛抗旱职责,建立了成员单位包县防汛责任制,落实了各县(市、区)防洪重点工程的防汛行政、岗位、技术、巡查责任人,5月16日在《忻州日报》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督导检查,消除汛期隐患。按照省防指专项行动工作安排,在各县(市、区)自查排查的基础上,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市防指抽调应急、水利、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能源、城管、气象、水文等部门人员组成8个督查组,对各县(市、区)重点防洪工程、重点防洪领域、重点防洪行业的防汛责任落实、物资储备、隐患排查等方面进行了督查检查。就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汛期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以防大汛、抗大洪的意识,全面做好整改工作。
开展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培训、演练,不断提高抢险应急能力。截至6月27日,全市完成防汛应急预案修订86个,组织防汛培训32次、1943人受训,开展防汛应急演练56场、4531人参加。为进一步做好应对汛期强降雨救援准备工作,强化洪涝灾害救援处置能力,5月27日上午,忻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战汛·2022”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共有19支演练队伍800余人参加。演练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水上救援、决口封堵等科目,检验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和广大干部群众应对洪水灾害自救等能力,突出全流程推演、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实操、点对点调度、实战化模拟等关键环节,过程贴近实战、紧凑高效,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的目的。
加强监测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汛期,全市930处雨情水情监测站点全部投入运行,充分发挥监测预测预报作用。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测预报,水文部门实时发布雨水情信息,应急、水利、规划和自然资源、城管、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加强联合会商研判,科学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防汛工作专班多次召开防汛会商调度会议,多措并举,有效应对了我市7月9日、7月11日连续强降雨过程。
印发防汛安全避险通告。7月13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防汛安全避险通告,要求各县(市、区)在乡(镇)、村庄、水库、河道、小水电站、淤地坝、池塘、渠道和旅游景区蓄水美化工程明显位置进行张贴,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防汛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李 涛)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