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黄河上消失的物事

——读高定存《祖辈的黄河》
2025年04月22日 08时34分   忻州日报

“人一生能守住一条大河,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乐事。”“赵树理文学奖”得主高定存先生在《祖辈的黄河》自序中道出这份情愫,字里行间流淌着黄河儿女特有的自豪与欢欣,是“得之我幸”的感恩,更有“守之我乐”的满足。

2016年初读高定存在公众号连载的《黄河物事》系列,那些文字如开闸的洪流,瞬间将我卷入浊浪滔天的古老河道——船夫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在耳畔回荡,鼓满风帆的货船在眼前穿梭。那些消逝的黄河记忆在字句间重现,让我不禁喟叹:原来黄河的故事如此壮阔,真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20年,连载文章结集出版,选定书名为《祖辈的黄河》,这个充满历史纵深感的名字,暗含无限怅惘。不必追溯三江源头的亘古传说,单是晋陕峡谷七百里水路,就蕴藏着道不尽的风云际会、唱不完的慷慨悲歌。高定存曾言:“守在小城里看河,犹如阅读一部史诗巨著。”三十年间,他的足迹西抵青海,东至山东,尤对晋陕峡谷了如指掌。他蘸着河水写作,将那些即将湮没的黄河记忆一一打捞,为后人留存这条大河的真实面貌。

如今的晋陕峡谷,险滩依旧,激流已逝,《九十九个艄公把船扳》里的老艄公们早已作古,随之消逝的还有《瞭河》《跌碛》《拉纤》里的那些流船经验。古语云“流船容易分水难”,在暗礁密布的河道中辨识主流,于惊涛骇浪间精准过碛,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老牛湾碛、大同碛等十余处险滩,曾让多少艄公在生死线上挣扎。

高定存笔下的黄河,从河套平原到入海口,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雄浑画卷。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循着《河套行》中的文字重走黄河,经包头、到临河,再到乌梁素海,于托克托县里发出《河口镇哪里去了》的灵魂之问,抵达山西境内,《老牛湾行》中“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奇观更是令人震撼。

《西口古渡看河灯》已经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题,曾经承载无数离愁的渡口失去原有的作用,一盏盏河灯“成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的灵光,明明灭灭在漆黑的大河上飘荡着,跃动着,在寻找自己的归宿。”放河灯的古老民俗,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肃穆而又神秘的力……”

故乡保德是高定存着墨最多的地方,《长河别——天桥峡五十年之变迁》《黄河渔事》《陈奇瑜和钓鱼台》《凫河》《浑水摸鱼》《黄河流凌》等文章,将家乡黄河边上有趣的事情记了下来。沿着黄河两岸行走,碛口古镇、乾坤湾、壶口瀑布、三门峡、小浪底、桃花峪等都成为他了解黄河的好去处。最后几篇引经据典考证了《黄河的分界点》《黄河几时黄》《黄河名字考》,每篇都凝聚着作者的热忱。

《祖辈的黄河》中写道:“浪花上能看到时代的变迁,波涛里能听到岁月的回声,写的是黄河物事,然而又不单单是黄河物事。”这些文字记录的不仅是黄河物事,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文明在黄河浪涛中的永恒倒影。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