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唐诗图景
——读戴伟华的《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
2024年09月09日 16时1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座高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思想观念、精神品质与审美风尚,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戴伟华《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出版)一书,旨在探讨唐代文化生态与诗歌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地域、风俗等视角,努力呈现唐代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唐诗名篇,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千古传诵,名相张说还将此句书于办公之所。作者还原历史语境,解读张说借诗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本身也体现了人物的社会理想与改革气魄。将社会背景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本书的特色。

长安、江南均是唐代文化重镇,但二者又存在南北差异和强弱消长的变化态势。作者抓住安史之乱后文化中心暂时南移这一特殊节点,以浙东诗人群体的唱和诗为研究对象,阐释当时格局变动、区域文化圈形成与文学变迁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作者通过对律历的考察,分析了敦煌《咏廿四气诗》的写作时间,在学术方法上给人以启发。

作为以文献考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文化生态与唐代诗歌》的资料工作也具有一定意义。这集中反映在两方面,其一是“新材料”的开掘。“新材料”既指新出现的材料,也包括已存在但未引起注意的材料。在学术研究中,对后者的开掘更见功力。如白居易的《和春深》是反映中唐长安风俗的重要史料,其中“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一句颇难理解。作者利用陕西昭陵博物馆长乐公主墓壁画《仪卫图》,说明这是藩镇将领戎装佩刀参加仪式时,左手握刀以示谦慎的一种礼仪,从而对诗句进行有效释读。其二是常见材料的运用。相比于“新材料”,从常见材料中发现问题的难度更大。李白入京供奉翰林在文学史上有一些疑点,书中所据主要资料是学界最常见的材料,采取的也是传统文史结合的研究方法,却能较大限度发掘当中隐含信息,对李白供奉翰林的原因给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这种对材料的敏锐剖析,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发现,诗歌既是文化的文学载体,又以其独特方式参与文化建构,影响着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研究文化生态与文学的融通性,可以使我们较全面地认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也能更好理解诗歌所承载与塑造的历史文化。

对当代学人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学术研究赋能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古典文学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走过的辉煌,也是开启光辉未来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这有待古典文学学者以笃学求真、严谨细致、守正创新的研究态度,搭建起贯通古今、汲古润今的坚实桥梁。(张之为)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