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寄情山水 述怀人生

——读罗铮的《一江名赣》
2024年08月27日 17时11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近年来,散文创作不断突破原有格局,取得长足进展。作家罗铮在散文集《一江名赣》(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寄情山水,述怀人生,追求“修辞立其诚”的同时彰显散文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思考今天的散文创作。

许多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湾小河,或一片湖泊,或一条大江,贯穿成长始终。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赣江,便是这样一条参与他人生历程的河流。赣江和它滋润的大地不仅成为作者的成长营养来源,也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赣江之水来源于章江与贡江,二水汇合后向北流去,纵贯赣鄱大地,注入长江。作者从赣江源头着笔,逐渐把思绪延展到赣江的广阔流域及其滋养的山水人文,赞叹其辽阔与壮美,并从东江源区森林资源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等方面,展现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保行动。

因为从小成长于赣江之滨,后来又投身生态环保事业,作者对江河山川有着深厚感情。如果说《大水微澜》中的白云山、武夷山,《赣鄱新绿拂》中的南矶山、篁岭等,还只是其笔下奔腾江河的背景,那么在《一山匡庐》中,罗铮终于能够腾出一方天地,为自己敬畏的大山尽情挥洒笔墨。他由“路”起笔,探寻庐山的前世今生,从数亿年前地壳运动中庐山悬崖峭壁的形成,到周朝时期匡氏兄弟的结庐而居创下“匡庐”名号,再到魏晋以降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雅士涉足庐山的踪迹,都在书中铺展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只是秀甲天下的山光水色,更有气韵生动的历史文化。

作者循着人文山水,途经赣江、东江、鄱阳湖和庐山,回到了一个名叫“黄冠”的赣南山村,这是他挚爱的故乡。作品描绘了故土大地的新山乡巨变,展现了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生活变迁和精神世界洗礼。《钟三秀一家》让我们看到普通农妇钟三秀如何踏实劳动,品尝幸福生活的甜蜜;《老罗的“砖艺”》把手艺人凭借技艺坚守乡土、发家致富的故事娓娓道来;《洗麻袋的兄弟》则用情记叙三兄弟同甘共苦、手足同心的成长之路……行走在故乡大地,作者以晚辈身份近距离打量身边的乡亲,倾听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生活,书写他们的善良、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

《一江名赣》这本散文集还呈现了作者另外一些写作主题:或是行走城市,摹写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或是展开文化行旅,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绵延。作者讲述山水风物和现实人生的同时,努力感受和思考。散文是一种真诚的艺术,好的散文,也许没有繁花似锦的修辞,也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却能在真诚与个性的相融相生中,给人以阅读的滋养。(李洪华)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