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静乐:千年古县 文旅融合谱华章
2022年08月01日 11时05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静乐八景之天柱龙泉

静乐,别称鹅城,西汉置县,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全县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辖6镇6乡,常住人口12.3万人,属太原1小时经济圈。静乐县作为忻州市唯一列入太原都市圈的县份,按照忻州市委确立的“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发展定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静乐县拥有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1处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黄河人家”、1个产业基地、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拥有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巾岩濑雨、文峰凌霄、悬钟神韵、显字佛崖、太子灵蛇、千佛净居“静乐八景”,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2处,市保单位9处,县保单位47处。2021年虽受疫情影响,全县接待游客仍达近60万人次,旅游消费创收达2092.7万元。

7月14日至15日,省级初审验收组来到静乐县,经过明察暗访、实地调研、审查资料、会议质询和专家组审议等环节,对静乐县近年来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静乐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审验收。

风神山

自2016年忻州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静乐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抓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依托文旅部对口帮扶优势,抢抓机遇,主动出击,特别是随着“太忻经济一体化”建设拉开序幕,静乐紧扣“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的发展定位,推出“生态农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文旅产业已逐步成为引领静乐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党政齐抓,创新发展动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静乐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及工作专班,成立了景区服务中心,建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全域旅游工作格局,全力保障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部自1995年开始定点帮扶静乐县,已先后派出28位挂职帮扶干部,依托文旅部帮扶特殊优势,静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列入静乐县“十四五”发展重点规划。近三年,县财政筹集各类资金近4.3亿元,用于文旅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静乐土豆宴吸引回头客

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聘请专家全面、科学指导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静乐县编制了《静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静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静乐县乡村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实现了与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多项规划的融合,制定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域旅游工作提供创建指导。围绕县委“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发展思路,《静乐县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实施意见》《静乐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静乐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相继发布实施,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包括财税、土地、人才以及优质服务保障等要素的优惠政策环境,为全方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县校合作捷报频频。静乐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签订文化挖掘项目合作协议书;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山西财经大学签署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立“藜麦研发中心”;与山西大学达成协议,共同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校企合作、县校合作已成为静乐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服务提质,健全配套设施。静乐县持续完善县城、景区与乡村旅游点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客运站功能配置,启动静乐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形成了“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2022年,投资6.9亿元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杜静公路,开工建设在即;2023—2024年,55公里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已列入山西规划。新增全域旅游全景图、道路交通标识牌和景区、景点引导牌及全域旅游创建宣传牌共计240余块,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实现了旅游服务标准化。启动静乐全域旅游大数据运营监测中心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数字文化馆、图书馆,提升静乐智慧服务水平。修建改建旅游厕所28座,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在天柱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等客流量大的活动场所,新建3A级旅游厕所4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出台《静乐县文物保护、管理、监督、问责办法》,选聘138名文保员,对263处文保单位进行监管,开展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工作,文物保护和利用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

业态增效,促进农旅融合。静乐坚持走生态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争取实施了投资26亿元的汾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成功创建了天柱山国家4A景区和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龙池沟景区、台骀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启动了悬钟山、黄华山等景区景点的可研编制和规划,成功申报了木瓜山生态园、青年庄生态园等5个“黄河人家”品牌和庆鲁村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了牛兰、程子坪、庆鲁村等特色旅游小镇以及集农耕文化体验、加工研学、基因库和在线直播、景色观赏、农特产品交易于一体的藜麦产业园区,推出了“静乐生活·不夜鹅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藜麦丰收节、剪纸旅游文创产品等旅游新业态。依托显著的生态优势,以汾河生态旅游为载体,以农耕文化为内核,在汾河沿线打造乡村旅游业态集群,形成了以假日经济、庭院经济和后备箱经济为抓手的“生态农旅”模式。2022年,全县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农旅”发展模式成色成效。

城景共融,提升城乡风貌。静乐县立足“生态静乐”“康养静乐”“山水静乐”的环境优势和“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广“庭院经济”模式,探索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乡村旅游新路径,以“美丽庭院”创建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全域旅游高效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打造全域旅游“头号工程”——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加大保护与修复力度,湿地的自然面貌得到进一步恢复,城市风貌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了集湿地保护、文化旅游和科普宣教为一体的水源特色湿地。

静乐文化中心

融媒营销,树立静乐品牌。静乐县将藜麦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中国藜麦之乡”国字号品牌,创建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制作《中国静乐藜麦之歌》MV与《中国藜麦之乡》宣传画册;举办“中国藜麦之乡”摄影大赛,通过抖音、快手等知名媒体平台宣传推介,书记、县长亲自上阵变身带货主播推销本地特色农产品,藜麦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在文旅部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静乐剪纸、道情、八音、古琴制作技艺、刺绣等静乐民间艺术,在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山西文博会和忻州古城得到有效推介,传统与创意联袂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成就了静乐生活的文化新名片。2022年7月6日,成功举办全省剪纸作品大赛,11个地市的181幅剪纸作品参赛,全面展现了静乐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全县文旅发展品质。

美好生活,自在静乐。静乐全域旅游的梦想,蓄势聚力正腾飞。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静乐,就伫立在晋西北汾河上游——那片翡翠般深绿色的青山绿水间。

静乐县委县政府宣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