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很多人辛苦一辈子也没唱出石岭关,而忻州云帆童声合唱团却连续三年登上央视“七巧板”

曲作者彭振说:就是在原创上下了点功夫

菅峻青
2022年04月19日 10时35分   忻州在线

原创童声合唱《欢乐的小院》走进央视

一过清明,忻州云帆童声合唱团曲作者彭振就忙得四脚朝天。“这不,前两天收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的邀请函,要我们进京参加入围《七巧板——快乐宝贝爱唱歌》栏目策划会,进一步沟通节目相关事宜。”彭振指着从手机里调出的邀请函边说边像旋风般地忙碌着。

当下的彭振,上央视展演也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2016年12月,彭振带着原创歌曲《西口民谣》与歌手樊敬波一道,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姓春晚》全国优秀节目总决赛,被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等老一辈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直通《百姓春晚》的录制;

凭着原创作品《西口民谣》首次叩开央视大门之后,彭振的胆气和干劲更足了,之后,他又带着云帆合唱团进军央视《七巧板》,取得三连胜。

2019年4月,原创作品《柳叶青》荣获《七巧板》最佳创编奖;2020年11月,原创歌曲《欢乐的小院》又获《七巧板》最佳编创表演奖和最佳创编奖;2022年2月5日(因疫情推迟),原创歌曲《老婆婆与小麻雀》携带着忻州古城的风貌,呼吸着河曲民歌浓浓的气息,第三次复在《七巧板》亮相。


彭振是忻府区樊野村人,从小就伴随着音乐成长。父亲是民办教师,拉的一手好二胡,教课之余,经常能听到他的胡琴说;母亲有一副好嗓子,劳动间隙,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回荡;村里有一名圆号手,靠着吹圆号的本事,经常是吃香的喝辣的......父母和周围人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音乐的种子深埋其心田;初中的时候,彭振歌唱的天赋和小号演奏的技艺就崭露头角,学校的歌舞晚会和音乐比赛,他都是红人;初中毕业、职业高中没上几天 ,他就决然辍学,走上了“一把小号闯天下”的求生之路;忻州公路局、大同水泥厂、原平歌舞团......少则干几月、多则干半年,文艺团体皆是昙花一现,很快都散伙了,直到1986年10月参军入伍转成志愿兵,彭振才结束了漂泊不定的日子。

驻同某旅演出队,算是部队里最基层的演出单位,需要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彭振除苦练吹号技艺和勤学声乐知识外,还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作曲法》、《和声学》等音乐理论书籍,丰富自己,增长本事,入伍半年后,他就学会了记谱,难度很大的歌曲,听一遍,也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本事都是逼出来的!当时部队提倡兵演兵、兵唱兵、兵写兵,军内汇报演出、比赛不断。我是乐队队长,创作歌曲、节目配曲都是我的事。入伍第二年,由我谱曲的歌曲就在军区刊物《北疆之声》上发表,这是我第一次变成铅字的作品。”彭振高兴地说。

原创童声合唱《柳叶青》 走进央视

2005年,彭振转业到国能河曲电厂工会工作。文艺兵来到二人台的故乡、民歌的海洋,就像鲤鱼回归黄河一样,快乐地游来游去。“在这里我听到的走西口、想亲亲、拜大年等中国经典民歌都是原汁原味的!”彭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黄河水长流》的原唱是已故“西部歌王”、二人台表演艺术家辛礼生。 他除了在剧院欣赏这位老艺术家的演唱之外,还多次登门求教、拜师学艺,反复学唱这首民歌,品味经典民歌的旋律之美;

80多岁的老先生贾德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曲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著作《北方两句头》、《山西河曲二人台》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献给国家的答卷”(著名学者包澄洁语)。两句头在河曲又称“山曲儿”,因为它的词曲基本结构为上下两句体,上句起兴,下句表情,如河曲民歌《想亲亲》里的: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呀呼嗨,妹妹你爱不爱受苦人那个人呀儿吆;“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能找到更具特色的河曲民歌元素,我们经常翻看贾老先生的《北方两句头》,从书中的词曲中寻找创作灵感。”彭振十分真诚地说。

贾老先生除了著书立说,传承传统民歌和二人台之外,经常还和他的“田野组合”在西口古渡广场上,开展义演活动。活动时,贾老先生和七八位老太太围成一圈,白头发、长胡子、戴着墨镜,拉着四胡,活脱脱一尊瞎子阿炳的形象,“想亲亲、拜大年、挂红灯”等河曲民歌,用他们浓浓的乡音、甜甜的土语、十足的韵味,发自内心地唱出来,真情实感、如泣如诉、凄婉动人。

80多岁的老人拖着柔弱的病体、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跌倒的危险,还在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执着地、顽强地、持之以恒地传播着优秀传统文化,彭振被这种精神感动着。“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如何保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根?”彭振一直在思考并行动着。“谱写既有河曲民歌的元素,又被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传承,”彭振坚定地认为。

为此,彭振一直在准备着。他先后作曲录制了《西口神话》、《河曲赞歌》、《艺术节之歌》、《美丽河电我的家》等数十首歌曲,但大多是本县和系统内文艺宣传活动的应景之作,不要说唱出石岭关了,有的连翠峰山也没唱出去,直到《西口民谣》才有了突破。

在“歌从黄河来”的节目现场,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老师听了《西口民谣》之后评价说:“这个走西口,不仅是走西口,而是走全国了!没有改变原来的本色,但是它有发展了,这就是我们的传承。”

说起《西口民谣》不得不说王尚斌。“他是这首歌的创意者,没有《西口民谣》就没有我后边的那些成绩,因为它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彭振说。

王尚斌是国学大师、易经专家,河曲籍人士。虽是理工大专业,却酷爱学文,“上大学时专业课保证在60分以上就满足了,其余的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把理工大的图书读了个遍!”王尚斌坐得住,“屁股死沉死沉的,就像钉子定在板凳上,一坐大半天。《易经》枯涩难懂,索然无味,可王尚斌却爱不释手、学而不厌,天南海北,全国讲学。有时还到大学里班门弄斧一番,但是从没被赶下擂台”。他的同学们如是说。

王尚斌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记,但不大识简谱,可是突然有一天就放了个“卫星”,由他作词、和彭振、樊敬波共同作曲的《西口民谣》,一出手就上了《歌从黄河来》,后又被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相中,推荐到了中央电视台《百姓春晚》;更为神奇的是,在讲国学的过程中,王尚斌又萌生出了为《论语》谱曲的想法,时隔不久,他就真的付诸行动了,有一天,他叫来彭振,就在他那简陋的工作室里,拿起《论语》津津有味地哼唱起来,左手上下挥舞着,敲击着桌子打着节拍、右手不时地在本子上作些记号,在一旁的彭振也飞快地记着谱子,很快就编曲、配器,打磨数次后,不到一个月就制作成功了,目前仅抖音一个平台,由他和著名歌手张红丽推出的《论语歌》就有800多万人再翻唱。

传承河曲民歌和二人台,还需从娃娃抓起。全国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老师,是合唱界的重量级人物。在央视《七巧板》节目现场,他作为评委,对彭振的原创作品《柳叶青》除感动之外,还特别指出了娃娃唱民歌的传承作用:“这个作品在编配上很有想法,让一个反复旋律用不断地变奏手段丰满它、和声以及声部的进入不断地变化,我能够听到这样的旋律很感动!在这个舞台上,伟大的、民族的母语文化是不会断根的,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成为中华文化真正的传承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学习的投资上,彭振都是大把花钱毫不吝啬。2002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大师班学习,亲耳聆听日本著名管弦乐指挥家秋山纪夫的讲课,认真学习指挥技巧;2004年,又参加国家音协组织的大师班培训,面对面学习美国管弦乐协会副主席唐.威尔考克斯先生的指挥经验;2016年11月,参加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第三届合唱编创大师班学习,进一步提高编创能力;2018年11月,参加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学习,进一步提高声乐水平......有些人只羡慕原创的结果,却对原创的艰辛不屑一顾,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有舍必然有得,投资和成功是成正比的。

彭振作为民间演出团体的负责人,还有这么高的投资热情,反观我们的一些文化旅游单位却在投资原创作品上畏首畏尾,小打小闹、缺少担当,难怪走不出翠峰山、石岭关!

一位山西籍的的著名歌唱家、作曲家说起此事,颇多感慨。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忻州的旅游宣传还处于一个“饿吼”阶段。他举例说:有一次他的一位词作家朋友,给某个县的旅游宣传写了一首歌词,开始这位局长答应得挺好,写成歌词后一说投资就后退了。在这位局长的印象里,写词、作曲是不需要投资的,这种认识在全省很普遍,文化宣传的投资薄弱与文化旅游大省极不般配。”

接下来这位歌唱家又指了指河对岸的准格尔旗,他说:“一河之隔,天地之差”。“准格尔旗,瞄向全国顶级歌唱家,一出手就聘请青歌赛冠军谭晶演唱《准格尔之恋》、聘请全国金尊奖歌手大赛金牌得主龚爽演唱《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高手一吼,云集响应,仅‘全民K歌’一个平台就有几千万专业和业余的歌手在传唱,花小钱办大事,四两拨千斤,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把本来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准格尔旗一下就宣传到了全国。

这位歌唱家还指出:“我们饿吼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是民歌作品出现了断层,创作队伍后继乏人,走向全国的作品少之又少,唱响全国的作品几乎没有,民歌的海洋有变成民歌沙漠的危险;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丢失殆尽。比如说《走西口》民歌和戏剧,本来是河曲的作品,现在有人说是陕西的,有人说是内蒙的;再比如《圪梁梁》,本来是保德的民歌,现在有人公然说是陕北民歌;更有甚者,竟然把河曲的二人台发源地变成了阳高县。面对内蒙、陕北著名歌手如群星璀璨、文艺作品呈井喷式出现的周边环境,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勇于担当,负重赶超的行动,否则,我们将对不住祖宗,对不起父老乡亲,就从这点来说,彭振“舍”与“得”的投资观念又显得尤为可贵。”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