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挠羊赛,中国式摔跤看忻州(下)
作者 彭 图
2022年01月10日 11时3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张存良 摄

张存良 摄

忻州挠羊赛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并形成规模,因为忻州挠羊赛有它特殊的规则和技巧。

在赛事之前几天,主办村就将“挠羊赛”消息发布出去,然后在戏台上插两杆跤旗。所谓“打出招军旗,就有吃粮人”,跤旗插出去,自然有人来拔旗,一般来说,拔跤旗的人必须是曾经扛过羊的“挠羊汉”。如果主办村就有挠羊汉,或请了高手,张贴出来的广告上就会说明由“××村让四乡”或“××村让四路”,这是挑战,跤旗则只插一面,由应战方来拔。主办村的高手被称为“保羊的”,一般有了“保羊的”,这跤会一场跌到天亮,但羊并不一定能保住,你请了高手,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往往会杀出一个不知名的新手来,最后连跌六人,或跌倒了主办方的保羊的,主办方再拉不出人来,这个人就会扛走羊,成为新的挠羊汉。如果主办方预先没请到保羊的,也没人来拔跤旗,便会由好事者、热心人去戏场上找跤手,找到两个高手后,由这两个高手再约跤友,这叫“朋跤”,如果两个高手恰巧一个是河(滹沱河)东,一个是河西,便河东对河西;如果高手一个在路(京原公路)东,一个在路西,便由路东对路西,如果一个原平,一个忻州,或一个忻州,一个定襄,便由原平对忻州,或忻州对定襄……有了对手阵营,还须有一个喝跤的(裁判),喝跤的一般是年老跤手且深谙跤场规则。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二,原平天地庙庙会,挠羊赛在原平镇举行。届时,又是忻州、定襄、原平三县的对抗摔跤比赛,这种三县跤手的角逐,比起村与村之间的对抗,水平要高得多,比赛要精彩得多。

挠羊赛一般在夜间进行,而且多在后半夜戏散之后,如果组织得好,一场跤可以跌到天亮以后的上午八九点,如果组织欠佳,则要跌第二场、第三场,跌到天亮为止。

挠羊赛的摔跤手都是以一跤见胜负,负者淘汰,胜者继续与新手比赛。挠羊赛的跤手除脚以外,身上其他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尤其手不能沾地,所以有些跤手开跤后试探到对手过弱,便会乘势拉住对方的手腕或胳膊猛然一扯,让对方的手沾了地,便将对手淘汰了,而如果对手过强,弱方知道不是对手,便会主动走出来,将手托在地上,以示服输。一个跤手跌倒一个对手,对方便会拉出一个破跤的来,如果破跤的出来跌倒了对方,喝跤的便会喊“破了”;连续摔倒三位对手,赛后就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连续摔倒五位对手,虽然挠不上羊,但也会给予仅次于挠羊汉的奖励。连续摔倒第六个对手,这场跤便结束了。优胜者便是“挠羊汉”。

挠羊赛跤手出场先弱后强,一个比一个水平高,最初出场的叫“打渣的”(忻州、定襄叫“打露水”的),一般都是十五六岁小青年,好手逐渐出场,随着对手逐步变强,赛事渐入佳境,你施你的特技,我用我的绝招。你以力量见长,我以技巧取胜,有时摔得干净利落,有时要大战上几十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如果有谁已摔倒四个或五个,保羊的就该出场了,保羊的一上场,这场跤就接近尾声了。然而,这时也是跤场上最为精彩的时刻,看了半夜,疲困至极的观跤者这时候都会精神一振,场上不断传出吆喝叫好声。挠羊赛中,跤手连胜五人便为好汉,连胜六人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五与六,是受到古代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启示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然而,这“过五关斩六将”并非容易事。挠羊赛场上,双方都在进攻,双方又都在防守,摔跤手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双方都有场外指导,出谋献策,往往在跤手不差上下的情况下,出现通宵达旦相抗衡的局面。摔倒五人后, 自己被摔倒,屡见不鲜。这是最扣人心弦的时候。一个高手已摔倒了四个、五个,势如破竹,胜利在望,不想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使胜利在望者功败垂成。但是保羊者的命运同样难以预料,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保羊者同样可能在摔倒四个或五个之后,遇到更加强劲的对手,从而前功尽弃,饮恨跤场。同众多竞技项目毫无二致,挠羊赛场上最后的胜利者,当然是实力最强的对手。或是接连摔倒六个,或是对方已经“全军覆没”,再无跤手可派,这时,庙会主持者便将早已准备好的大绵羊牵过来交到获胜者手里,挠羊赛便结束了。

摔跤不同于其它武术,作为冷兵器时代徒手相搏的游戏,首先凭的是力气,在角力中,跤手们开始琢磨技巧,逐渐便形成了一定的招数。

忻州挠羊赛区跌跤的招数大体有勾、绞、挑、别、抌(dǎn),推、搂、枕、背、闪,大过肩、小过肩等,勾、绞、挑、别、抌是攻下盘的,跌跤的目的是将对方摔倒,所以攻下盘最是要紧,勾是用脚尖勾对方的腿和脚根,好的跤手一个勾子就会将对方的脚根勾离地面,然后迅速用手抓住对方脚根将对方扔倒在地;绞是用腿绞对方的腿,绞住腿后,抓住对方双肩两手一用力,也能将对方摔倒;挑是用自己的脚挑对方同一方向的腿,将对方挑得单腿着地时,一推一拉便会将对方摔倒;别是弯下腰用手推对方的腿,这叫别。攻下盘的还有扑脚、搬腿,扑脚是用自己的脚扫对方另一方向的脚,搬腿又有双搂腿、单搂腿、托脚根,单搂腿是搬住对方一条腿,然后等机会换手搬脚根;双搂腿难度较大,须手疾眼快,趁对方不备,猛冲上去,双手搬住对方双腿的小腿部分,搬得好,一招即胜。推、搂、枕、背、闪是攻上盘的,推是在两人交手后,不让对方抓住自己,围着对方腾挪闪跃,不断用单手推对方肩膀,这是虚招,在推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搂是搂腰,有的跤手在腾挪闪跃中会突然钻到对方身后,从后面搂住对方的后腰,将对方举离地面然后摔下去。枕是在两人互相抓住后,瞅机会翻身将头和肩枕在对方胸部或肚子上,用自己的体重将对方压倒,有点同归于尽的意思,但因施枕者在上面,所以被枕者先倒地。背是抓住对方双手或双臂,翻身将对方背起来从自己肩上摔下去;闪是借力使力,当对方扑向自己时,将身一闪,趁机揪住对方一条胳膊,给对方一个顺手牵羊,将对方摔倒;大过肩是站着将对方举起,从头顶掼出去,小过肩是自己蹲下,将对方从头顶扔过去……这些都是基本招式,一般跤手都会,只是使用起来,有的用得好,有的用得笨,有的有效,有的无效而已。跤手跌跤除了眼疾手快,还得机智,不断变换招式,使对方猝不及防,光有蛮力并不行,还得会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方能取胜。

忻州挠羊赛流传千年,到底起于何时,难以考证,但按理推算当起于宋元时期。北宋时相扑之风遍及全国,这里不会例外,宋室南迁后,这里是女真金朝的地方,金统治不过百年,便被蒙元所灭,蒙古人在这里打马圈地,广建牧场,这里开始大兴养羊,所以才形成了以羊为赌或以羊为奖之风,同时,蒙古人的摔跤也传到这里。元亡后,蒙古人退回草原,明太祖以洪洞县为集散点向这里大量移民,在明朝二百多年的和平岁月里,明成祖、明神宗母亲李太后在五台山大建寺庙,影响到这里,于是各村各庄也开始建庙,因为有金、元遗风,有移民文化,所以这里的寺庙五花八门,五花八门的寺庙有五花八门的庙会,在庙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挠羊赛。

这些都是推测,但挠羊赛最为鼎盛而且闻名全国,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增强人民体质,大兴体育运动,忻州奇村乡的崔富海1959年夺得第一届全运会摔跤金牌,1960年又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忻州(当时称忻定县)被誉为我国闻名的“摔跤之乡”。这两次全国冠军的获得和“摔跤之乡”的称谓极大地刺激了本地的摔跤运动,忻州地区体委开始组建摔跤队,后来省体委更将摔跤基地建在忻州城。忻、定、原各县体育部门也都开始挖掘本地跤手,看到有培养前途的便招工安排工作,在我们村周围便有四五个跤手被安排到原平粮食部门和建筑公司,其中两个都是我的小学同学。既然摔跤能安排工作,年轻人便都奔摔跤而来。以前庙会,中学生从不上跤场,1967、1968年左右,崞阳每有摔跤活动,都离不开范中学生,我的高二、高三同学中就出了几个摔跤好手,上了跤场摔倒四个五个不在话下,在较小的场合则往往“挠羊”。1968年,我们从学校回村后,村里没有其它娱乐活动,只是三天两头演电影,虽然演的都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片子,还是哪村演电影就到哪村看,一演电影就摔跤,六月十三到崞阳,七月二十二到原平,反正年轻,有的是精力。去了主要为的是看摔跤……而在政府支持下,六月十三、七月二十二的摔跤活动也越来越具规模……

挠羊赛本来是种纯粹的民间活动,农闲时自娱自乐,跤手在民间自然产生,可是有了专业摔跤队,在那里每天研究摔跤,挑的又是各地高手,到比赛时,农村土跤手自然摔不过专业跤手,每年七月二十二的羊便只有被忻州摔跤队的人挠走。还没有开始比赛,结局已经明了,这就大大减弱了摔跤赛的刺激性。另一个方面,专业摔跤毕竟使忻州的摔跤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跤坛英雄辈出,从1956年到2002年,跤乡选手先后有800人次参加了120次全国性的中国式、国际式摔跤和柔道比赛,有500人次进入前六名,其中获冠军131人次、亚军110人次,有45人次以国家队队员和教练身份先后访问了日本、法国、韩国、美国、土耳其、泰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有54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在第一届全运会至第九届全运会上,跤乡选手共获得奖牌113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15枚、铜牌76枚,成为我国跤坛上一支强劲的“晋军王牌”。2004年,在第十二届雅典残奥会上,有两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支持下,2003年9月23日至10月16日,忻州市委、市政府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忻州摔跤节,共组织了七项摔跤赛事,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代表队的1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全国各地的400余名记者参与了摔跤节的宣传报道,有近10万人观看了比赛。2006年,“挠羊赛”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